牲口,減少外出捕獵的次數。”
“嗯,捕獵很看運氣,”石巖發話,“即便是我們部落最優秀的獵手去打獵,也不敢說每次都會有收穫,很多時候甚至一半的時間,捕獵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穫,這些野獸也不是全無反抗之力,還經常給我們的族人帶來傷害。”
“正是如此,打獵和養殖,都有優點和缺點,不過從長遠看來,肯定是養殖更可靠,打獵不確定的地方太多,比如沒找到獵物、獵物反擊、獵物逃跑等,而養殖則沒有這些問題,唯一要做的,就是也給他們提供食物,直到變成我們食物的那一天。”
會議從早上一直開到下午,期間部落每人送了一份粟米飯配韭菜炒蛋和紅燒肉,用粟米作為主食給各部落族長們食用,也是張洪吩咐熊火特意給他們做的,在吃過這一頓與早上的小米粥口味完全不同的飯之後,各族長也對粟米這種食物讚不絕口。
為了打消這些族長們的疑慮,張洪還特意帶著他們去參觀了熊部落存放粟米的糧倉,十個穀倉雖然表面有些破舊,但裡面儲存的糧食儲存的很好,看到裡面慢慢的粟籽,這些族長們也不再懷疑,轉而向周圍的熊部落族人問起了一些種地的方法和技巧。
“不過,我們幫助你們種地,也不是沒有條件的,”經過幾天的鋪墊和引誘,張洪把之前跟巫商量過的“條件”又一次提了出來,“我可以提供種子、耕牛、工具甚至是族人幫你們種植、收割直至儲存,可是我們要收一半的收成,這個當初你們都答應過的,對吧。”
“沒錯,只收一半,熊部落是吃了大虧啊,”石巖朗聲說著,“要不你們再多收一點,按照部落間共同捕獵的分配,熊部落甚至可以拿走七成。”
秋天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群群野生動物從北方穿過叢林和荒原向南方遷徙,有時候就會被兩個或者以上的部落盯上。這個時候,幾個部落的族長就會約定好,哪個部落主攻,哪個部落繞後襲擊,分工後,再商議分配的比例。
主攻得七成,輔助得三成,是周圍這些部落“公認的”比例。
當然張洪就是為了讓大家都能來種植粟,收取太高的比例,會極大地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而收取太低的話,對這些辛苦付出的族人們就沒法交代,而且他自己心裡也不甘心——我們又是出人又是出力的,幫他們種地嗎?
所以第一年比例是一半,接下來他們各自主導,比例會逐漸降低,直到以後形成三成的“慣例”,而這三成,就是用於支付熊部落種子、農具、耕牛的“報酬”。
除非這些部落在以後整體併入熊部落,這個比例才會逐漸減少或者取消。而且種植業的幾個關鍵的因素——種子、農具和耕牛,都不會輕易地讓這些部落學會,必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沒有好的種子也不是不能種植,但產量會差上2-3成;沒有農具也不是不能鋤草,只是收穫更多的草籽;沒有耕牛也不是不能犁地,一個人用石制工具兩三天也能挖出一畝土地。
可是,這些部落在用過熊部落簡便、輕鬆的耕種方式後,還願不願意回到更落後的方式,誰也不會去嘗試。
接下來的會議就簡單多了,在取得一致認可的前提下,各個部落對熊部落派往的農業援助隊表示了感謝,也願意用今年收穫一半粟米的代價,支付熊部落農業援助隊的報酬,以及作為後續指導收割、脫粒、儲存、脫殼等技術的報酬。
各個部落也達成了共識,因為今年是熊部落先種植的粟,然後再到各個部落指導種植,那麼收穫的順序基本上也會是這樣。所以各部落決定,今年秋天收穫的時候,其他部落會再次派人來幫助收割到入庫,並且在這過程中,熊部落會教給他們所需的一系列新技術,並無償提供一些工具給他們使用。
熊部落的宗廟裡,夜晚總是會有不少部落的族長或者巫,到這裡來找熊巫或者張洪,一種是聊天,主要是敘舊;第二種也是聊天,想從他們嘴裡得到一些“小道訊息”。
張洪對他們的來意心知肚明,無非是想多給他們的部落爭取一些額外的“好處”。
不過也有例外,有幾個部落表達了想要全部投靠進來的意願,比如養部落、水部落,還有幾個部落態度曖昧,雖然沒有直說,但扭扭捏捏的樣子讓熊二都知道他們想要幹嘛。
張洪很是意動,這幾年熊部落跟他們的差距越來越大,很多來過熊部落“打工”的族人,回到部落後都會有一種落差感,雖然有的人會自我調節,甚至變得更加積極,但大多數人都是會對自己部落的“落後”,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