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期間,自然是少不了和兵部的幾位主要官員們經常性的商議軍情,還有戶部的糧草籌集,工部的兵器督造,押運等等,諸多條目繁雜無比。
雖然外有內閣頂在前面統籌,內有趙崇留在宮內的手握披紅大權的水寒珊的對接,但是大小事宜,總是會匯聚到趙業的案頭來的。
所以這數月下來,趙業終於體會到了父皇趙崇的日常辛苦了。
此時正是午後,雨後清新的空氣,讓這位身型和趙崇有六七份相似的太子也從案頭堆積的案牘間抬起頭,信步走出了沉悶的宮殿。
此時身邊一名女官匆匆送過來的一紙軍情,讓趙業極為興奮。“速傳內閣三位大人和戶部,兵部兩位尚書大人入宮。”
這一道捷報,也讓繃緊了數月神經的趙業心情大好。
太子東宮內的小朝議一直持續到了深夜。
尚在壯年的姚元興步出東宮的時候,腳步輕快。而戶部尚書狄星華雖是一臉的興奮,但是腳下的踉蹌步伐,也讓兵部尚書葛光看在眼中。
正當坐鎮長安的趙業在姚元興以及葛光,狄星華的配合下,開始在關中各州縣抽調北軍,籌集糧草輜重,準備北上充實尚算空虛的河套數十州縣,以及接應回朝大軍的時候,第二道出自興慶府的旨意再次傳到了長安。
對於趙崇的指令,無論是兵部還是內閣都不會抗命。
從諫如流的太子,當然就更不可能在姚元興和葛光都預設之後再有哪怕一絲的猶豫了。
這道軍令,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傳給了軍中的兩位老將。
留在瞿塘關和蜀中的兩員玄武軍老將,接到兵部的調令之後,便帶上各自數百騎親衛,星夜出發了,目的地是遙遠的兩淮路。
與兩位老將幾乎同時啟程的還有自臨安附近和吳會一帶抽調而來的玄武軍步卒兩萬人馬。
由魏建秋負責的東路,強悍異常的白虎衛在上一次大戰初露鋒芒之後,損失不算太大,所以很快就恢復了元氣,五千重甲騎兵旗裝滿員,還額外增加了萬餘隨時可以徵調補充入白虎衛的精銳輕騎兵。
這些輕騎兵除了沒有具裝馬甲之外,其餘和白虎衛已經區別不大了。特別是軍卒的挑選標準,就是按照白虎衛的標準嚴格實行的。
滁州城一路向東,直到大海,負責守土的玄武軍步卒,也在戰後經過一系列的擴軍和徵調整編,兵力擴充到了十萬人馬!
有三分之一的老卒為基礎擴充起來的步卒們,經過數年的操練之後,缺的就是戰場廝殺的機會了。
這個機會似乎來的頗為及時。但是時機來的卻有些令為劍秋措手不及。
一直駐守滁州的魏建秋,自上一次大戰之後,幾乎再沒有回朝。
就連大婚也沒有能在陛下在長安御賜給魏家的新府邸裡舉辦。更沒有住進新府邸哪怕一日。
倒是從瓊州開始就一直跟隨魏帥,之後又跟隨魏家長子的下人們,早就搬進了新府。如今盡心的伺候著府中的大公子,魏家唯一的骨血。
那些跟隨了兩代主人的軍中退役老卒組成的家將也大部分隨魏劍秋出征在外,而無緣享受新的據說寬敞明亮的宅院。
雖說有實打實的軍功在,又辛苦戍邊十餘年。但是在朝中六部除兵部工部之外的其餘四部和寺監臺閣的文官們看來,還是有些過分的得皇家恩寵。
在他們看來,魏帥雖有功於國,但是皇家已經給了國丈的待遇。
更不用說如今後宮之中皇后一人母儀天下,朝中太子監國,軍中魏建秋再手握東線重兵。這些待遇和重用又怎能讓那些文官們消停。
倒是十年前陛下的親自賜婚,倒是讓那些文官們頗受鼓舞。
因為陛下賜婚的新娘不過時一名毫無根基的女官而已。
雖然在宮中有位女閣老之稱的姐姐,但是姐妹兩人終究不過是女官,不管如今身份如何顯赫,一人成了國舅府的女主人,一人得天子青眼,但即使有代君王批紅之權又能如何?
任其在的陛下面前再深受信任也只是一朝之事。不可能蔭及家中子弟。況且這對姐弟的家中已經再無第三人了。
在這些文官的眼中,這次賜婚或許就有斷了魏家透過聯姻在朝野上下尋找新的盟友之意。但是卻不知魏劍秋水寒竹婚後,夫妻之間的琴瑟和諧,如今雖分兩地,但鴻雁傳書月月不斷。
如今長子已經八歲!魏家算是後繼有人了。
魏劍秋的白虎衛大營就設在城郊。尋常日子裡,自己也是不離軍營。至於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