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離開了碼頭,經過了城市,往郊區的方向而去。
“這裡本沒有道路,咱們腳下的道路是十年前修起來的,經過咱們的莊園,非常的便利。”棕色小夥向鄭雒不停介紹一路的事物。
渤尼都司發展的真不錯。
鄭雒不停的點頭,也習慣了棕色小夥的表現。
過了半個時辰左右,終於停在了一處莊園前,莊園裡修建了柵欄,木柵欄刷了一層紅漆,看起來又顯眼又好看,裡面的房屋是三層的,成排。
屋頂是黑色的,牆壁刷了與江南一樣的白漆,空地上有草坪,遠處還有一塊水池。
兩旁一邊是馬棚牛棚倉庫等雜房,一邊是長工們居住的房子。
兩名男工在草坪上修剪,還有幾名女工在院子後面晾曬被褥,鄭雒聽過武忠明講述自己家裡,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大。
雖然風格迥異,比內地庭院單調許多,但就這規模與人手,不得一個子爵以上的身份才相符啊。
收到訊息的武忠明,領著家人來迎接鄭雒。
兩人見面後熱情的擁抱,然後拱手行禮,一切盡在不言中。
“莊園裡這些年不停的買地,大概有了兩三千畝的土地吧。”武忠明與鄭雒喝著酒,聽著鄭雒的詢問,武忠明不經意的回答。
鄭雒忍不住心動了,雖然海外遠不如內地繁華,可是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也不錯,畢竟幾千畝的土地。
武忠明是靠著父親的家業。
武震夢從軍中退役後,選擇留在了渤尼,靠著資歷和職位的身份,最初就獲得了一千畝的土地,那時候渤尼的土地根本不值錢。
透過招募長工,有了成熟的工人,武家的莊園底蘊越來越足,開始獲得更多的土地,所以才有瞭如今兩三千畝的規模,家裡長工就有幾十口。
“當地人為何這麼乖順?”
鄭雒好奇的問道,西部七省可不行,大明多年來的改變方才有今日,渤尼都司雖然也有管理,但比較西部七省的投入,大明在渤尼的力量遠遠不如。
武忠明笑了笑,介紹了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沒有盔甲,沒有馬,沒有成熟的冶鐵行業,沒有相應的制度,原始的風格面貌等等,鄭雒恍然大悟。
歷史上。
大明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出海求活,不光成為南洋的上層,包括渤尼,呂宋,都是漢人勢力的範圍,這些普通百姓背後沒有官府的組織,更沒有官府的支援。
能獲得如此的成功,正是因為文明的巨大差距。
一直到西方殖民者到來,在他們主動或間接下場的情況下,才有了對南洋華人一次又一次的屠殺,一直到後世,同樣也是有老鷹部門的影子存在,推波助瀾,最後發動了新世紀的大屠殺。
西方所謂的現代文明,是為了維持他們的地位的口號而已,真要是擋在了他們的面前,世界上最惡毒,最沒有人性的事情都是他們做出來的。
西方的古語:勝利者不被指責。
東方的古語:成王敗寇。
所以沒有什麼好指責的,世界的本質就是如此,輸了當然要承擔輸了的後果,一切的命運在別人的手中,賭自己的運氣,畢竟世界上充滿了複雜的局勢。
但是運氣好的並不多,所以贏是唯一的選擇。
簡而言之,大明在渤尼都司,包括呂宋的治理相較而言非常的輕鬆,並沒有太過浪費官府的精力。
這也是南下派堅持的原因。
當年雖然北上派佔據了上風,但是隨著經濟利益的原因,當初的矛盾之爭早已不知不覺的消失,大量的人口主動南遷,已經是事實上的選擇。
至今,大明還需要在西部七省投入不少的物力財力,包括人口的遷移,也需要朝廷給予許多的手段與努力,比起南洋的治理艱難了許多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