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紳,聽說你為了修自己的家譜,專門去研究了氏族之學。”
楊士奇好奇的問道。
大紳是解縉的字,解縉怔了怔,隨後點了點,“洪武八年誕生的想法,的確在這方面用心了幾年。”
楊士奇算了算,那時候的解縉才六歲。
六歲的解縉,已經有了修家譜的念頭,楊士奇臉色露出感嘆。
“世人都說大紳幼時起就有過目不忘,應口成誦的本領,四歲開口成詩,九歲日記萬言,鄉大夫皆稱神童,乃至十歲已能貫穿四書五經傳注義理。”
聽到楊士奇的誇讚,解縉不為所動。
大明最不缺神童。
眼前的楊士奇襁褓之中喪父,其母改嫁,結果養父因得罪權貴戍邊陝西去世,楊士奇與母親回到德安,從小一邊自學一邊奉養母親。
能有這份堅持,乃至今日的成就,解縉可不認為楊士奇能有這番的感慨,必有目的。
聰明人不需要多言。
楊士奇與解縉安靜了下來,互相揣摩對方的心意。
大明的官吏數量這些年增長的很快,人多了想法也就多了,朝廷上的聲音很多,而解縉與楊士奇有個共同點,屬於南下派。
南洋大鐵路工程計劃一直是解縉堅持的,而楊士奇更早就在寮國宣慰司呆過許多年。
隨著西部七省的穩定,大明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洋,對於西部的要求不過是保持穩定,已經成為當下朝廷主要的思路。
“南洋的地理環境同樣惡劣,人口複雜,不比西部七省更有優勢,但是南洋的條件,回報率遠超過西部七省,太子殿下曾經說過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
楊士奇緩緩的開口。
解縉不等楊士奇說完,接著說道:“所以南洋大鐵路工程至關重要,不光拉動經濟,為促進南洋的穩定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士奇聽完後,笑了起來。
“可惜啊,終歸是不少的麻煩。”
“那就掃平他們。”
解縉不在意的說道。
一個幼年時期就能想到修家譜的性子,如此集體榮譽感爆棚的天才,解縉的回答,非常讓楊士奇滿意,他已經預料到解縉的回答。
解縉也猜到了楊士奇的目的。
楊士奇比自己大三歲,兩人的資歷和威望不分伯仲,楊士奇不會願意把內閣讓出來,解縉也不願意讓人,可楊士奇如果能支援自己的政治思路,那麼解縉願意等一等。
大明現在許多的事情湊在了一起,太子殿下的想法解縉猜到了,他相信楊士奇也是如此,多方面的原因,解縉選擇了退一步。
政治本就是互相妥協的產物。
誰進一步,誰讓一步,利益的往來。
內閣兩位權利最大的閣老談妥了,那麼內閣就有了方向。
權利的大小沒有規定,而權利大小卻是現實存在的,同樣是內閣大臣,楊士奇與解縉說的話,比其餘的內閣大臣管用。
這是兩人多年來做事,身邊聚攏的官員們起到的威力。
政通人和。
諸事很快梳理了出來。
“西部七省方面,提拔蔣貴、任禮等中青代的名將穩住局勢,從高麗調離趙安到筑紫都司,全權負責倭國與狗奴國的事情,至少三年內不能發生大的戰爭。”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現階段不予大力推導,而且還要加深皇室的威嚴。”
“聯絡南洋各宣慰使宣撫使共同出兵緬甸宣慰司,懲戒緬甸宣慰司內部幾個鬧事的部落,維護南洋的總體和平。”
“繼續支援雲南貴州等地的改土歸流,加強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的治理。”
“奴兒干鐵道的修建加大力度,在東北地區禁止使用閹工的監督力度暫緩。”
“李暹為特使聯絡各宣慰使和宣撫使。”
“平安負責平叛之事。”
文華殿。
大朝。
文武百官皆在。
“太子殿下,兵部接到湄豐訟宣撫使拉賈的求援訊息,經過多番調查,情況屬實,緬甸宣慰司以蘇斯曼、蘇大塔、沙溜等人為首的侵略行為,不僅威脅到大明的利益,也給暹羅藩屬國帶來了極大的不安。”
“朝廷多番訓戒,可幾人皆無悔過之心,實屬無禮之舉,為了維護大明和藩屬國的穩定,兵部認為必須採取行動。”
兵部官員義正言辭的說道。
朱高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