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四省之海南”的閒暇笑談。
也正因為底蘊雄厚,後世網際網路的大發展,在許多人還抱著成見的時候,東北地區的年輕人們,已經成為了優秀的博主來源,佔了半壁江山。
那些頭部的主播,甚至大部分來自於東北。
生產力的飛躍發展下,早就已經脫離傳統行業的束縛,網際網路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產業經濟,並且為普通人帶來更多的收益。
能從富裕群體的荷包裡掏出錢財,財富的流通,本就是符合自然事物發展的,國外發達地區的網際網路行業,早已經是如此了。
宿舍區修建了漂亮的房子。
有成排的兩層小樓房,也有四五層高的長條形樓房建築,鍋爐的大量使用,為廠區提供了熱量,透過管道為各家各戶供暖。
和北平的發展脈絡類同,形成半封閉的小社會。
平整的蹴鞠場,竹球場,高大建築的戲劇院、歌舞院,還有興起的雜技團、游泳池、射箭社、騎馬場,帶動了更多的第三行業。
廠區的大門口,告示牌上,新的公告前圍滿了人。
廠區食堂即將改革。
不再對外免費供應伙食,以比市場低廉的價格,或者直接掏糧票,又或者從廠區購買更便宜的食物劵,半個月後正式開始實施。
與之相對。
各級工人的工錢,十餘年來終於有了大規模的漲幅。
最普通工人的工錢,由每個月一元錢漲到了一元貳角錢,漲幅達到了五分之一。
“真是奇了怪了。”
“要麼不漲,要麼大漲,看不懂啊。”
工人們各自議論著。
人口的集中,帶來了新的生態鏈。
農民們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流,而工人們,特別是這些產業中心,上萬的工人們生活工作在一起,訊息的流通性是傳統社會不能相提並論的。
各式各樣的言論在工人群體中誕生,以及流傳。
“針對的是農夫們。”
有工頭堅定的說道。
“北方大片井制度在南方遇挫,不光導致農業產生的效率低下,也讓社會人口的調整遇到阻礙,朝廷需要往邊地遷移人口,都守著家裡的幾畝地不走,朝廷豈不是無計可施。”
有的人搖了搖頭。
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
無論好不好,工人們的收入變高了。
而食堂的改革,對外釋放了部分的消費,彷彿一夜之間,大冶鐵礦區內的小攤小販多了三成不止,並且越開越多,有了不夜城的態勢。
夜晚。
工人廣場。
廠區組織的男女友誼會,幾百名年輕的男女,有些人靦腆的坐在角落裡,還有些人在舞廳上跳舞。
工作人員白日搬來的桌子上,不光有瓜果,還有一些奢侈的糖果。
一名大著肚子的婦女,指揮著下面的婦人們。
“李家大娘,你什麼時候休產假。”
定期開辦的友誼會有成熟的流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活,看著新人們各色各樣的神情,她們也見怪不怪,不少人圍著李家大娘。
這位三十來歲的婦女,生了五個孩子。
不是旁人。
正是十餘年前,密雲礦區男女友誼會上,那對相識的年輕女性,因為支建專案的原因,她和才認識不到三個月的相好成親,來到了湖北。
一晃十餘年過去了,當初的少女也變成了少婦。
不過因為生孩子太多,導致工作效率跟不上,無法適合原來的崗位,於是做起了友誼會這些後勤方面的工作。
現在的她沒有了那時的羞澀,充滿了幹練和潑辣。
“別不好意思啊,你看上了誰,主動去和別人說話,大男人怕羞個什麼。”李家大娘推著那些半推半就的,臉皮薄的男工們。
男工們彷彿不受力似的,被婦人推得擋不住,低著頭走向對面的女性。
許多邊地或者內地的傳統舞蹈,透過人口的流通,以及資訊效率的傳播,逐漸在內地流傳開來,特別是大明工局的主要廠區的地方,成為了人們交際的表現。
彩色的燈罩襯托下,煤油路燈發出絢麗的光芒。
廣場上很熱鬧。
一對又一對的年輕男女們,羞答答的低聲交談。
那些美麗的女性身旁,總不缺少膽子大的男性工人們,離開了一個,立馬趕上來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