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備的成就(3 / 4)

小說:這個屋裡 作者:姚煥黎

到了一起。

不聯吳抗曹,反而激化了孫劉兩家的矛盾。曹操和孫權反而聯合到了一起,關羽如何抵敵?救援又不便,最終,關羽殞命!關羽被孫權所殺。

劉備怒火中燒,對東吳孫權恨之入骨。孫劉兩家由此反目成仇、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在殺關羽的問題上,我覺得孫權欠缺考慮。在古代軍事上,往往喜歡對俘虜一殺了之,甚至妻兒老小也不放過,這是很殘暴的,也是不明智的。試想,我不殺關羽,關著他,由此獲得和劉備談判的籌碼,不是更棒的選擇嗎?結果關羽一死,劉備發瘋似的要打孫權,先平了東吳,再伐曹魏。

曹操的死是不是關羽進逼導致的,起碼不是直接誘因,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再也等不及了,逼迫漢獻帝“禪讓”。他做了父親沒有做成的偉業!

曹丕篡漢,這讓劉備麾下的人才們大怒,這是公然蔑視漢室正統。因此,人才們急於需要劉備“正位續大統”,來滿足自己對漢室江山的忠貞不二。

這裡產生了一個矛盾,就是劉備的個人意志與漢室復興事業的偏差。本來,個人的行為意志要與大環境的發展方向吻合,才能為個人的前途發展減少阻力和實現人生價值理念。一向以肩負漢室振興為人生目標的劉備,卻在關羽問題上走上了平民化充滿哥們兒意氣的平民風格。他不理性的一意孤行,一定要先踏平東吳,為關羽報仇,再滅曹操。諸葛亮、鄧芝、趙雲,紛紛苦諫,怎奈劉備不聽從,張飛又來火上加油,遂導致剛稱帝的劉備起傾國之兵來東伐孫權。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伐吳就是軍閥之間地盤的爭奪,所謂為關羽報仇,不過是口號說詞。筆者不這麼看,劉備是一個有戰略考慮的人,曾言:“備只恨沒有根基,若有根基,天下碌碌之輩,不足道也!”所以劉備也不完全就是個沒有軍事戰略的草根,劉備思維上繼承了漢高祖能聽意見的優良品格。換言之,即便是劉備忽略了,諸葛亮等人也不可能忽略。要奪地盤,曹丕篡漢,我不如索性結好東吳,使東吳接著攻打南郡,我理直氣壯的兵出秦川,收拾隴西和長安,叩門函谷,以臨中原。霸業可成,還怕孫權?但是劉備沒有貫徹漢室重振的大方向,而是非常情緒化的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

劉備攻打東吳,發動一場大戰,他的底氣來自於益州多年的休養生息。劉備入川,總的來講,雙方損傷都不大,沒有給地方的經濟傷筋動骨。相比較於中原地區,沒有出現“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也沒有赤壁之戰這樣太大的傷亡。

《三國演義》書中是起傾國之兵七十萬,東伐東吳,歷史上應該不可能有這個數字供他使用。不過也有一二十萬兵力,是有的。諸葛亮說:“法孝直若在,必能阻陛下東行。”這個問題自讀《三國演義》,乃至後來閱讀《三國志》裡面也有這句話,可是直到現在,我都沒想清楚,法正憑什麼能阻止劉備東行伐吳?你諸葛亮的話他都置若罔聞了啊!

張飛還沒開拔,就被普通士卒給殺了,人頭當做貢品獻給了東吳。

劉備已經是紅了眼的犀牛,要把狠勁兒進行到底了。起初,兵容甚盛,打了幾把勝仗,《三國演義》描繪的快意恩仇!

孫權有些扛不住了,戰略上採取守勢。於猇亭雙方僵持下來,比拼內力,比糧草,比運輸,比士氣的消耗。與此同時,北方的曹丕作壁上觀,準備收漁翁之利。孫權打不贏,求和,但派去的談判人員被劉備噴了一臉。又再打,輸了兩把,孫桓被圍。

孫權沒辦法,人往往在情急之下做出突破常理的選擇。他派了一個年紀輕輕的人作為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後來的結果也證明孫權的用人不愧為守成之主。這人名叫陸遜,在整個謀奪荊州的事務上,此人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這次對付劉備,陸遜採取了守勢和拖垮劉備大軍的策略。劉備誘他出戰,可陸遜根本不吃那一套。到了夏季,劉備的幾十萬大軍酷暑難耐,劉備吩咐大家挨山傍水,這樣方便些,並且連營七十里,看上去更加人多勢眾。

瞧見沒,劉備這哪裡像個軍事家在指揮打仗?這簡直就是一個農夫在指揮這麼多人邊打仗、邊過日子呢!這樣的局勢,這樣的行軍陣營,曹丕笑道:“老賊快死了,哪有連營七十里防禦敵人的呢?”

劉備的軍事部署,繪成圖紙,送給成都諸葛亮閱覽。諸葛亮一看這部署,大驚!罵道:“誰給陛下出這樣的騷主意?此人可斬之,漢室氣數盡矣!”

諸葛亮深知戰爭殘酷,此戰若輸,蜀漢國力大減,興復漢室,將遙遙無期!

回顧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