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錢彥在蓬萊劇場《演出甲午海戰》(2 / 6)

同年9月17日,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損失5艘軍艦。

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北洋艦隊孤立無援,困守劉公島長達一個月餘,抵住了日本聯合艦隊7次進攻,而援兵不至,最後全軍覆沒。

1896年,雲貴總督王文韶接替李鴻章成為北洋大臣後,隨即開始著手復興北洋水師,向英德兩國購買多艘戰艦。

為保護作為北洋海軍修理、保養基地的旅順,在建設塢澳的同時,旅順基地沿海一側依山地勢,共築造9座海岸炮臺。

以旅順口門為界,口東5座、口西4座,從東至西分別為:老蠣嘴後炮臺、老蠣嘴炮臺、摸珠礁炮臺、黃金山副炮臺、黃金山炮臺、老虎尾炮臺、威遠炮臺、蠻子營炮臺、饅頭山炮臺。其中除老蠣嘴炮臺為穹窯式外,其餘均為露天炮臺,共配置火炮58門,其中200mm口徑以上9門。以後又陸續增建炮臺4座,增添炮位23門。

從1889年起,又環繞旅順背後修築陸路炮臺,共計17座,炮位78門。與此同時為掩護旅順後路,兼防金州,又在大連灣修築海岸炮臺5座,陸路炮臺1座,炮位24門。

在此期間,李鴻章因旅順船塢工程進展緩慢,於1887年轉包給法國人德威尼承建,1890年11月9日竣工,丁汝昌、周馥等人前往驗收,亞洲第一軍港旅順基地正式建成。

威海衛基地:威海衛基地由於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從1887年才開始全面建設,由於開工較晚,其設計建造比之旅順基地更加先進。

至1890年共建成北幫(威海北岸)炮臺3座(其中北山嘴、祭祀臺炮臺均為上下三層的大型炮臺),南幫(南岸)炮臺3座,劉公島炮臺6座(東泓、南嘴、迎門洞、旗頂山、公所後、黃島),日島炮臺1座。

1891年其又在威海衛後路修建陸路炮臺4座,整個威海衛炮臺群,共配置大小炮位167門,各炮臺建造極為堅固,所配火炮多為德國克虜伯後膛巨炮,此外在劉公島和日島上還分別建造了地阱炮,“其炮以水機升降,見敵則升炮擊之,可以圓轉自如,四面環擊。

燃放之後,炮身即借彈藥之座力退壓水汽,復還阱中”,這種地阱炮射程遠、威力大,軍艦一旦被其擊中則必沉無疑。

初炮臺群外,所有配套的後勤設施如鐵碼頭、船塢、海軍醫院、海軍公所等也相繼建成,由此構成威海衛龐大的海軍基地體系。

隨著旅順基地和威海衛基地的建成,旅順成為了北洋水師的維護、修理基地,威海衛則成為北洋水師的永久駐軍。

艦隊象徵:清朝時,中國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旗、軍旗,最初的海軍軍旗設計來自於阿斯本-李泰國艦隊時期由李泰國所設計的三角黃底青龍旗,後被北洋海軍沿用。1880年代改為正方形。

海軍章程頒佈後,遂正式成為最早的具有。

自甲午戰爭戰敗後,這首軍歌就湮沒於中國的歷史之中。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在英國的外交檔案館資料中發現了北洋軍歌,才把這首歌重新帶回國內。

經過對原曲譜的整理後,軍內資深音樂家雪野按照現代方式進行了譜曲,這首軍歌得以煥發新生,《北洋海軍興亡史》中得到展現。

軍規:北洋水師成軍後擬定《北洋海軍章程》,奕譞與李鴻章奏請旨批准。內容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餉、恤賞、工需雜費、儀制、鈐制、軍規、簡閱、武備等相關事項。

命名塗裝清朝海軍軍艦的命名,主要是將同級或同類的戰艦,以一個字(即字號)貫穿各艦的艦名,而艦名通常取威武之詞,如“定遠”、“鎮遠”、“登瀛洲”等。

1875年北洋水師

主要戰鬥:

豐島海戰:1894年7月21日,李鴻章派遣大同總兵衛汝貴、提督馬玉昆率領清軍搭乘輪船從大沽口出發,至鴨綠江大東溝登陸。

期間,北洋水師的“濟遠”、“廣乙”和“威遠”三艘軍艦從威海衛出海護航,另派小型炮艦“操江”運載餉銀軍用物資,和另一艘租用英國的運兵商船“高升”同行。

但是,“操江”和“高升”的開船日期被日本間諜得知,併發電報報告了日軍大本營。

日軍大本營在得到情報後,派遣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的“吉野”、“浪速”、“秋津州”航行至北洋水師經過的海面,伺機發動襲擊。

7月23日,北洋海軍艦隻抵達牙山。無防護巡洋艦“威遠”由於戰力單薄,被先派回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