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火輝煌、座無虛席的蓬萊劇場內,慕錢滬劇團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壯志
在燈火輝煌、座無虛席的蓬萊劇場內,慕錢滬劇團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壯志豪情,演繹著那段激盪人心的歷史篇章——《甲午海戰》。
劇場內,燈光巧妙交織,營造出海天一色的壯闊背景,觀眾彷彿被時空隧道牽引,穿越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錢彥,這位滬劇界的璀璨明星,以其深邃的眼神和鏗鏘有力的唱腔,完美詮釋了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悲壯與不屈。他站在舞臺中央,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彷彿真的化身為那位在黃海波濤中英勇指揮、誓死衛國的海軍將領。
當唱到“吾輩雖死,海疆不滅,中華之魂,永照寰宇”時,錢彥的聲音激昂而深情,震顫著每一位聽眾的心絃,劇場內迴響著雷鳴般的掌聲,那是對英雄無盡的敬仰與緬懷。
而顧真,作為劇團中備受尊敬的老藝術家,她飾演的鄧世昌之母,以其細膩入微、情感真摯的表演,為這場史詩般的劇目增添了一抹溫柔的色彩。
在劇中,顧真透過一段段深情款款的唱詞,展現了母親對即將遠征兒子的擔憂與不捨,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她的聲音溫柔卻充滿力量,彷彿能穿透歷史的長河,觸動著每一位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當鄧世昌決定以艦船為棺,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訊息傳來,顧真飾演的母親,淚眼婆娑,卻強忍悲痛,唱出了對兒子大義的驕傲與哀悼,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淚光閃爍。
隨著劇情的推進,舞臺上戰火紛飛,特效與演員的精湛演技相得益彰,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場驚心動魄的海戰之中。鄧世昌(錢彥飾)駕駛著致遠艦,面對強敵毫不畏懼,最終選擇撞擊敵艦,以生命踐行了對國家的忠誠與誓言。
那一刻,舞臺上的燈光驟暗,只留下一束追光緊緊跟隨鄧世昌的身影,直至他沉沒於茫茫大海,悲壯而崇高。
?滬劇《甲午海戰》的唱詞包括多個角色和情節的描述,以下是部分唱詞內容?:
鄧世昌錢彥飾演的唱詞?:
心潮澎湃?:茫茫大海波濤湧,心潮滔天上九重。去天津遞呈萬民折,落了個居心不良罪孽重,投轅請戰成泡影,破敵殺陣也落空。李中堂他只盼洋人來調停,太后治政太昏庸,我縱有保國成仁志,也難以上陣殺敵立豐功。到如今,我槍桿不拿拿釣竿,僅作悠閒釣魚翁?。
? 合唱部分?:
風浪描寫?:風蕭蕭,浪滔滔,恨海波瀾高。皇家不聞漁民苦,只向倭奴來屈腰。蒼天啊,何日恥可雪,何日恨可消,碧海怒濤衝雲霄?。
? 其他角色唱詞?:
母親顧真飾演?:一世顛簸在那浪濤中,披霜戴露餐雪風,到頭來慘死在日寇手,深仇大恨猶在胸。
到1881年底,北洋海軍除國內自造船隻外,已陸續從國外購進戰艦10餘艘。
1886年5月,奕譞奉旨巡閱北洋海防。
8月,清廷為防俄謀佔朝之永興灣,命丁汝昌與琅威理率定遠、鎮遠 、濟遠、威遠、超勇、揚威六艦赴朝鮮釜山、元山一帶巡遊。
8月9日,北洋海軍抵達長崎。日本認為北洋艦隊的來訪是其炫耀武力,向自己施加壓力。三天後,長崎崎案議結,但日本從這一事件中受到了極大刺激,認為“北洋艦隊已成為日本最關注、最警惕的清朝戰鬥力量”
1887年,自英國購進108噸的魚雷艇“左一”號,自德國購進108噸的魚雷艇“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號。
外定購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竣工,李鴻章下令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邱寶仁出洋接帶,並與1887年秋駛回國。
1888年,北洋海軍自英國購進2300噸的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自德國購進2900噸的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
1890年,琅威理“升旗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洋員數目銳減。37
1891年5月,李鴻章奉命檢閱了北洋海軍
李鴻章派海軍提督丁汝昌統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鐵快艦於5月20日(即1891年6月26日)赴日本之馬關。
6月28日抵達馬關,經神戶加煤,7月5日,北洋艦隊安抵橫濱。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不宣而戰,在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護航艦隊,甲午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