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展開翅膀,然後飛向天空。
這個獵人失去了這隻老鷹,因為他犯了一個錯誤:他知道實而不知道權。他只知道這隻老鷹本來是老鷹;他不知道這個老鷹經過母雞的熏習,它已經有母雞的習氣了。只知鷹、不知雞,這就是獵人犯的錯誤,執理廢事。你只知道真如本性本來清淨,但是你忽略了你在因緣當中所累積下來的、因緣造作的善根力跟煩惱力。如果這個獵人能夠知道它本身是一個老鷹,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熏習,它有了雞的習氣,他能夠多一點善巧、多一點耐性,權法妙、實法妙,他很快就能夠恢復它老鷹的本性。
佛法也是這樣。就是說,今天佛陀不在了,但是值得我們慶幸的是,法門都在!所以,我們現在的修法要比佛在世多一道功夫,就是了解自己,因為沒有人可以為你開藥了。瞭解因緣中的自己,瞭解真如中的自己,理觀事修怎麼來調配,這個就是我們目前所說的〈藥草喻品〉。
辛二、重頌 分三:壬一、頌法說;壬二、頌立喻;壬三、頌合法
我們看講義,辛二的“重頌”。
〈藥草喻品〉主要是兩大段:一個是長行,一個是重頌。重頌當中分成三段。
壬一、頌法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眾生欲 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 隨力為說
以種種緣 令得正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佛陀把前面的長行以偈頌再重新說一次,說:“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佛陀出世之前是怎麼回事?第一個,“破有”。佛陀今天敢現出佛身來度化你,他一定是破除了一切有漏的生滅因果,包括分段生死,也包括了變易生死。這個是破惡。他還得要怎麼樣?他還要通達一切的權法實法,叫“法王”,就是他對權實二法要能夠得大自在。所以,一個完全準備好的,一方面破有、一方面是成就法王的這麼一個佛陀出現世間,他當然第一個面對的就是怎麼度化眾生。
我們看他採取的方法。“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如來尊重。”佛陀說法不是把他自己的東西現出來,佛陀是看你的需求。佛陀向內是破有法王,向外是滿足眾生的需要,所以他必須根據眾生的善根跟他的煩惱,開出不同的五乘的權法。所以這樣的佛陀是怎麼樣?“如來尊重”,可尊可重。為什麼?因為佛陀一方面智慧深遠,佛陀自受用,通達諸法實相;一方面,他面對眾生的時候,“久默斯要,不務速說”。佛陀以大悲心務實地面對我們的因緣。這個人的善根是人天乘的,是二乘,還是菩薩乘,佛陀必須要從他的根機來開出五乘的方便。
為什麼要方便呢?這以下很重要的觀念說:“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如果佛陀不考慮眾生過去的因緣和他的善根,而直接地把中道實相的道理講出來,說學佛只有一條路,就是以無所得的心廣修六度,然後直接回向無上菩提。那麼凡夫怎麼可能無所得?凡夫要麼追求人天快樂,要麼追求涅盤寂靜,他一定要得到一點東西,才願意努力地去拜佛、去修行的。你一開始就講這麼高的境界,講無住生心,什麼都不能得到,那麼大乘善根的人聽到以後當然就信解了,這個東西好!但是,“無智疑悔,則為永失”。對我們一個凡夫,無量劫來在三界裡面經常攀緣這、攀緣那的人,我們聽到佛法無所得,我們覺得這個法太高了,要麼就是疑,要麼就是悔,甚至於毀謗,這樣子就失去了他進步成長的機會了,甚至於墮落。“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所以佛陀必須怎麼樣呢?他必須要假借五乘的因緣,讓他慢慢地進步,最後才“令得正見”,開顯諸法實相。
這一段當然講出兩個重點,就是佛陀的法有兩種:
一個是證法,他自己親證的。他的證法是什麼呢?就是“破有法王”。
佛陀出世之前就已經是圓滿了,通達諸法實相。在經論上說,佛陀是“遊於甚深法性三昧”,佛陀的心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這種叫做“破有法王”。
但是,佛陀從中道實相一出來,他來到人世間的時候,佛陀就一定要做好準備,就是善巧方便,因為他面對的不是自己,他面對的是有情眾生。面對有情眾生的時候他必須怎麼樣呢?他必須有一點耐性,“久默斯要,不務速說”,因為要保護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