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一十二面,我們看癸二的“喻中廣明”。
〈信解品〉主要是講到四大弟子在接受佛陀教化以後的心路歷程。基本上,對我們生死凡夫來說,我們對有相的東西是特別的喜歡,不管是財富的相狀,不管是感情的相狀,不管是美好的名聲的相狀,因為這種相狀會讓我們產生快樂的感受。所以,對我們來說中道很難,我們要麼一昧地投入,要麼就完全拒絕。我們很難說“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可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佛陀說,那你寧可偏空,稍微偏空一點。所以佛陀用空性的涅盤先把我們從生死輪迴裡面帶出來,然後再從涅盤裡面迴光返照,再把空性帶回真如,再從真如裡面重新面對因緣。那就是真的中道了,那叫從空出假,那是真正的中道。
但問題是,從空性要把他帶出來也不容易。其實,我們從有相的輪迴回到空性已經很不容易了,你要從空性又回到中道的真如,也不容易,那必須要佛陀親自帶。因為一個人進入空性以後,那叫一個涅盤寂靜樂。諸位!你要把一個人從生死痛苦帶出來,可能還簡單一點,因為他知道痛苦。你要從涅盤那麼快樂的境界把他帶出來,那你要有更好的東西。佛陀就是,我親自為你授記,我把你過去、未來的成佛之道的因緣事先告訴你。
阿羅漢有一個特點,對佛陀是一心歸命,佛陀講的話他全部相信。諸位,舍利弗在聽《法華經》之前,在聽〈方便品〉之前跟〈方便品〉之後他做什麼事沒有?他什麼事都沒有做,他只是信解而已,佛陀馬上跟他授記。諸位!佛陀的說話叫現量境,他不做比量。佛陀不做任何的猜測。記住!他不猜測。就是你的內心變化了,你的功德莊嚴出現了,佛陀才會給你授記的。所以,授記跟講理論不一樣,那是一個實際的東西,實際東西出現了。所以說,這件事情對阿羅漢有很大的鼓舞。
癸二、喻中廣明 分二:子一、喻說;子二、合法
這以下講出一個譬喻,佛陀“喻中廣明”。前面是用法說,略說,這個地方“喻中廣明”有兩段。
子一、喻說 分四:醜一、父子相失喻;醜二、父子相見喻;丑三、遣使追誘喻;醜四、領付家業喻
醜一、父子相失喻 分四:寅一、子背父而逃;寅二、父求子中止;寅三、子遂到父城;寅四、其父心憂念
寅一、子背父而逃
看經文。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
這個地方先講兒子的情況,因為整個故事的主角就是兒子。講這個兒子有兩段,第一個先說他“舍父逃逝”,然後再說“遇向本國”。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我把我自己的學習過程用譬喻的方式來做一個說明。譬如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小孩子,“年既幼稚”,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子。年幼無知的小孩子在法上比喻什麼呢?表示這些聲聞弟子們。聲聞弟子們今生會跟釋迦牟尼佛同樣生長在一個時代,受佛的教化,跟佛出家。前面說過,這些聲聞弟子在過去兩萬億佛所曾經受佛陀的教化,學過《法華經》,學過大乘佛法,也發了菩提心。但佛陀滅度以後,這些聲聞弟子們就因為沒有進入內凡,只是外凡的資糧位,所以慢慢地在生死輪迴打轉,就退失了大乘善根。所以叫年幼無知,就是整個大乘善根已經退轉了。
我們知道,一個人做錯事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善根退轉。因為這種自我覺照的功力退轉以後,後果就是“舍父逃逝,久住他國”。退轉以後,第一個,舍離了佛陀(這個父親就是佛陀),就跟佛的因緣慢慢淡薄了;第二個是“久住他國”,就舍離了佛法。佛法是他的國度,佛陀是他的父親。從大乘善根來說,這是整個一大家族,你不但舍離了父親,也舍離了整個家族。所以,舍離了佛陀、舍離了佛法以後,經過了六道輪迴,十、二十、五十就是經歷了六道輪迴。這個是說明,他小時候因為善根退轉了,所以捨棄了三寶,流轉生死。
第二段,看看他長大以後怎麼回事。
“年既長大。”我們知道,出世的善根有兩種:一種是信心,一個是智慧。智慧是很容易退失的。他大乘的智慧退失了,大乘的覺照功力退失了,但是他那種善根的信心還在。這個長大是說,他的出世善根,那種出離的善根會慢慢地內燻而增長。所以他這個善根,那種來自於信仰的出世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