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零一面,我們看癸二的“頌合法”。
這一科講到〈譬喻品〉,〈譬喻品〉的內容主要是講到三界火宅。這當中佛陀有四段的說明,就是先分成長行跟重頌,長行當中又分成譬喻跟合法,重頌也是有譬喻跟合法。這個地方是屬於重頌的合法。
三界火宅,佛陀主要是要說明一件事情:我們凡夫的成佛之道跟聖人是不一樣的,凡夫的成佛之道要分成兩塊來處理,就是三界以內跟三界以外。這兩個修學的內涵是不一樣的,三界以內的重點在出離,三界以外的重點在菩提。
為什麼我們在三界以內要重出離呢?
因為我們一念心,當我們修學佛法的時候,它要有一個依止處,就是色身。我們在三界的果報體叫做業報身,就是我們的色身是很不穩定的,它隨業力產生變化。當我們在三界裡面不斷地一生一生地投胎,我們的業累積得越來越多,業的本質越來越複雜,就是所謂的三界起火了。
三界起火所代表的就是,當這個果報體活在一種動盪不安的環境,它就會刺激我們內心的煩惱。煩惱是不決定的,你安定下來,它也安定下來;你的環境不斷動盪,煩惱活躍,活動也特別的厲害。所以當這個三界的果報體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我們的煩惱開始活動。煩惱活動就會怎麼樣?造業。造業以後又得另外一個果報,這個果報又帶動另外一個煩惱。就是說,三界的火,它的可怕是怎麼樣?輾轉增盛,它越燒越厲害。
所以佛陀為什麼“長者見火,心生驚怖”?因為這個火會越燒越厲害。你看我今生,我也沒什麼錯,我每天也做功課……諸位!你如果能夠表現這麼好,那麼佛陀幹嘛驚怖呢?重點不是你今天有沒有做功課,重點是你今生比前生退步了。重點是,我們今生再怎麼努力,也比前生退步了,來生又比今生退步了。這個是佛陀最怕的地方。
佛陀為什麼驚怖?因為他看到整個三界的果報,整個修行是退轉的一種迴圈。
諸位!善根是我們唯一的希望。當善根退轉了,當光明沒有了,黑暗就會出現。所以,善根退轉到一個程度,就很容易墮落三惡道。我們為什麼不墮三惡道?其實我們有很多罪業,但我們有慚愧心,我們有自我反省的心,這就是善根。當一個人在三界裡面不斷地打滾,時間長了,他的慚愧心消失了,自我反省的功能消失了,落入一種“不覺不知、不驚不怖”,就是你對你自己的過失完全沒有反省能力了,那就是你墮落三惡道的時間到來了。佛陀看到了眾生墮入一種所謂的下勢的迴圈,感到驚怖,所以定下了修學的目標,兩個字:出離!就是趕快離開這個三界的果報。
所以諸位!從凡夫的角度,佛陀可沒要你在三界裡面積集資糧、創造功德。佛陀可沒這樣講,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就是說,三界不是我們歷練的地方。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活在三界的果報只能做一件事情,趕快離開三界的果報,因為它已經起火了。
那怎麼辦呢?目標是出離,方法呢?佛陀的大智慧,就是說,你不是去滅火,這個火你是滅不了,這是眾生的共業;你要放棄主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是說,我們之所以不斷地輪迴,就是我們對三界的果報想要去主導,強作主宰。所以當我們修無常觀、無我觀的時候,我們放棄對果報的主宰,“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整個三界的業力就沉澱下來了。所以我們離開三界,按照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最好我們今生就離開三界,因為它已經有退轉善根的情況出現。
離開三界以後,到了界外,那又是另外一個修學了,從一種出離道而轉成菩提道。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對接的問題。
我們在三界的修學重點在面對自己的妄想,破妄,把妄想裡面的“我”消滅掉。就是說,你可以打妄想,妄想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是你不要去主導這個妄想。就把那個妄想裡面的我拿掉就好了,修我空觀,把妄想裡面的我拿掉。
我們在三界的修學重點在破妄,但離開三界以後要顯真,開始修菩提心,廣修六度。那這怎麼對接呢?其實在〈譬喻品〉沒有明顯的說明。佛陀只是許三給一,佛陀說我給你三乘,結果出了三界以後,佛陀開來大白牛車。這個三乘跟大白牛車怎麼對接,卻沒有明顯的說明,但是下一品〈信解品〉有詳細說明。〈信解品〉說,把心帶回家,就是迴光返照。
我們簡單說明一下。雖然這個地方還沒講到,但三界的修學到了界外怎麼對接,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我們透過一種內觀的智慧,就是萬法唯是一心。就是說,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