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集《妙法蓮華經》(1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我們看第三大科,經文綱要。

古德對本經在整個修學當中的定位講一句話,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本經的修學就是引導所有的菩薩能夠直接地趨向佛道。當然,在大乘的經論當中,我們要趨向佛道,很重要的因地,就是我們必須跟中道實相相應。因為這個佛道的莊嚴是真空妙有的。當然,果地是真空妙有,因地也一定是要跟真空妙有相應。

“真空妙有”這四個字,有兩種情況可以修學:

一個叫做聖位的菩薩。如果你是一個初地以上的菩薩,你證得破無明、證法身,所以你是很自然地能夠“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所以,如果你是法身菩薩,你就不需要修《法華經》了,你直攻《華嚴經》,在事修上開始修波羅蜜,次第地從初地到二地,從二地到十地,就如蕅益大師說的:“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所以,聖位的菩薩,中道實相對他來說是很自然的。

但是,對我們凡位的菩薩,中道實相就很困難了,因為我們的心是有所得,有所住。我們修一個法門,可不是無住的時候生心,我們是有住生心。比方說,我們一般的情況,順境的時候我們會喜歡因緣所生法,因為你這個因緣法得自在。你善業起現行的時候,你會落入因緣果報的法則,開始“我要弘揚佛法、續佛慧命”!這時候你有很多理想抱負的。我們會在順境的時候墮入有相這一塊。但是,人世間不是永遠順境,因為你的業不是一天到晚造善,你還得造惡嘛。所以當我們罪業起現行,逆境的時候,身體有病痛或者人事不順的時候,開始就把心收起來了。

這個因緣所生法,不是我們凡夫可以惹的,所以就開始修空觀了。觀察這一切法本來就沒有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把心收回來,安住一念的空性。這個時候,就會暫時跟因緣法做切割。這個可以理解,因為有很多事超越我們凡夫的範圍。當然,有些人唸佛也是可以。總而言之,不管你安住佛號、安住空性,我們面對因緣所生法,的確有很多的超越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我們只能夠祈求加被。

所以,我們凡夫的內心活動只有兩種情況:要麼順境,墮入有相行;要麼遇到逆境,就把自己關起來,安住孤獨,享受寂靜,就是安住空性。我們凡夫沒有“中道”這兩個字,沒有。比如說,你有沒有辦法面對一切有情、面對逆境的時候不迷、不取、不動?沒法子!所以我們凡夫的困難就是隻能怎樣呢?在成佛之道叫做“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透過一種迴向的方式。這樣佛道對我們就相當遙遠了,我們沒辦法進入成佛的核心,只是在外圍修資糧,然後透過迴向。那佛道對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我們走上一個緣起的遠路了。

還好,佛陀說了《法華經》!

我們對因緣法不能真空妙有,我們要麼空,要麼有。在空有中游動的時候,《法華經》告訴我們,你喜歡空也好,喜歡有也好,照做,但多一道程式:修學理觀。透過《法華經》的理觀,透過這種理觀的真實法門,能夠把前面的權法整合起來,叫做一佛乘。

我們凡夫的個性的確是不太一樣。有些人是悲增上菩薩,喜歡跟眾生接觸的,所以他覺得行菩薩道就是:什麼叫道場?工作就是道場!這種人也是有。他喜歡以福德資糧為他的主修。有些人喜歡修空性。什麼是道場?在佛堂才是道場!他在佛堂裡面安住一切法空,他覺得這個就是我的道場。

這些都沒關係,只是請你加一個《法華經》的“妙法”進去。把妙法放入心中以後,你修的所有的法門,全部把你引導到菩提道上。《法華經》就有這個本事!你修的是人天乘,你修的是二乘的空性,你修的是菩薩道,都沒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沒學《法華經》,成佛之道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三階段。我們一般可能就是先修人天乘,然後在人天果報裡面享受一下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來覺得不對了,這個富貴有過失,開始發出離心,修空性,從安樂道到解脫道;最後再慢慢慢慢到菩薩道。

所以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如果你不學《法華經》,成佛之道對你來說是三個階段。你學《法華經》,一次到位,只有一件事情就好了。你現在可以同時修安樂道,你也可以同時修往生之道,你也可以同時修成佛之道。所以《法華經》提供的是一種有效率的修學,你一點時間都不會浪費。

你說,我現在是要拼往生了。沒錯!還不耽誤你往生。你佛號照念,你往生的資糧照資糧。但是你修《法華經》以後,到了極樂世界,你跟一般人不一樣,你跟沒有學《法華經》的完全不一樣。到了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