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集《妙法蓮華經》(4 / 8)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麼啟動妙有呢?修即假。“初觀為因,觀成為果。”所以你開始觀的時候,已經成就成佛的因;觀成以後,就是成佛的法身的功德。觀照一念心當體即空即假即中,有兩個好處:第一,“惡覺不起”,對煩惱產生調伏;第二個,又產生好的引導。“心數塵勞”,種種心識的活動,或者一個或者多個,都能夠轉煩惱成菩提。是為“觀心”。

諸位,觀心是成佛的捷徑!改造生命,從行為上改造那叫做遠路;先從思想改造是捷徑。就是說,我們要成就佛陀的功德,第一件事情,先把自己的思想改造成佛陀的思想,就是先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丙二、觀十如是

那麼,佛的知見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往下看,就十如是了。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們把它念一遍。

二、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

《法華經》說,我們在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首先,觀察它的相狀。相狀就是表現在外的,叫做相狀。天台智者大師把這十法界分成四塊:第一個,三惡道的相狀是苦惱相;第二個,三善道的相狀是安樂相;第三個,二乘的相狀是涅盤寂靜相;第四個,佛菩薩的法界叫做悲智雙運的相狀。四種相狀。這個你待會可以對照我們的附表第三面,它有十界差別。

什麼是性呢?隱藏在內的叫做性。這個性就是思想。有四種思想:三惡道叫增上惡念,三善道是增上善念,二乘叫出離心,佛菩薩是菩提心。就這四種相狀就配四種性。

什麼是體呢?相跟性合起來就是一個五蘊的自體。如果是三惡道,那就是一個摧折身心的五蘊。摧折就是很痛苦了,刀山油鍋了。如果是三善道就是“升出色心”,就是安樂的身心。如果二乘人的身心世界呢?叫做素法身。素就是空空蕩蕩,很寂靜,但是什麼都沒有。沒有莊嚴,就是素法身。佛陀的法身叫無極妙法身,一念的清淨心、無量的功德莊嚴,叫做妙法身。

這個相、性、體,就有這個力。力,就是有它潛在的功能,還沒有表現出來叫做“力”。

表現出來叫做“作”。遇到因緣以後,它這種善惡的功能顯現出來種種身口意的造作,叫做作。潛在的種子叫做力。

那麼,造作以後,就成就一個因種。這個因種可能是三惡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三善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一個二乘的因種,也可能是佛菩薩的因種。

這個種子遇到種種的環境的熏習的增長,就有種助緣,最後變成果跟報。

這個果是偏重思想,叫等流果。比方說你以前如果是煩惱很重,某種程度你過去生剛從三惡道出來;要是有些人比較善良,他就是從三善道出來;那你一個人喜歡寂靜,你過去生就算沒有出家,你也應該修過出離法。你看有些人他一出生菩提心就很強,他前生受過菩薩戒的,聽過《法華經》,所以他有那個等流的果,等流習氣。

第二個,有他的報。這個是果報的受用,他有快樂、痛苦果報的受用。

最後是本末究竟等。這個本就是最初的相,末就是最後的報,是平等地安住一念心。

諸位!這個是《法華經》特別的地方。我們一般的因果的修證是向外,從因緣所生法去修因證果。這個是遠路。《法華經》不是。注意啊!一個人改變因果的捷徑——從內心改變!你只要能夠啟動佛法界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緣果報,就可以了。

當然,關鍵在相狀。因為如是性,這個心是不可捉摸的。我們現在是借相修心,我們要借悲智雙運的相狀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我們透過涅盤寂靜的相狀啟發我們的出離心。

你看《法華經》,到最後你說,欸,我去哪裡去找悲智雙運?我看每一個人都不是悲智雙運!要誦經啊!你在凡夫法界很難找到佛的法界的相狀。所以,讀了《法華經》這種大乘經典以後,那你要多多讀誦經典了,就是借佛菩薩的這種功德相來啟動我們的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作、因、緣、果、報。

這個觀念我們再把它強調一下。本經的正修,一心三觀。開顯佛慧就是一心三觀的智慧。

一心三觀的智慧有三段。我們先看第一段的“總標法義”。為什麼要一心三觀呢?先看第一個。

一、總標法義。

慧思禪師雲:心性自清淨,諸法唯一心。此心即眾生,此心菩薩佛。生死亦是心,涅盤亦是心。一心而作二,二還無二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