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集《妙法蓮華經》(1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醜二、合舍幾用車喻分二:寅一、合舍幾;寅二、合用車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九十面,我們看醜二的“合舍幾用車喻”。

我們前面講到,佛陀是怎麼樣來到世間呢?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佛陀是準備好了才來到人世間的,所以他施設的法門都是一種全盤的規劃。佛陀不會說想到什麼做什麼,沒有這回事情。佛陀的法為什麼叫一佛乘呢?就是說,除非是你學外道,你說我以前修外道,那對不起,來到佛教你就沒辦法對接,你前面學的都白學了。你只要以前是學佛法的,就是佛陀說的法,跟《法華經》都可以對接。因為佛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長線的佈局,都是“為實施權”。不管是修什麼法,只要是你聽佛陀的話去做的,佛陀保證你是絕不虛妄。即便修阿羅漢,他修了成就涅盤,也不虛妄,他對接過來,直接入“相似即佛”。

他也沒有吃虧,他前面的阿羅漢也沒白走。

所以諸位!你記得,只要你以前修的是佛法,只要是佛法,是佛陀說的話,佛陀要你佈施,叫你持戒、忍辱,雖然一開始沒有圓滿,但是絕對功不唐捐。就是你以後迴歸到《法華經》的時候,你前面所修的絕對不會白費。為什麼?因為佛陀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佛陀可以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一定可以對接,你這個法跟我這個法一定可以對接。

從佛的角度,當然是希望給眾生最圓滿的,儘量不要施設方便。但是佛陀看到了兩件事,非常嚴重:第一個,三界火宅。眾生的五蘊已經進入了不穩定的狀態,感受、想象,色受想行識非常躁動;更重要的是壽命短暫,五濁惡世現前。這第一個,環境不好。第二個,內心又起嚴重的顛倒妄想,“不覺不知”。這兩種情況,一個是外境,一個是內心。

你看佛陀處理事情,佛陀從來不改變外境,因為五蘊是個果報,是長時間過去的積累。你為什麼就在這個時候出世呢?你怎麼就不在正法時代出世呢?共業所感。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這是我們的共業。共業沒關係,你要有自知之明那也就可以。所以佛陀不改變外境,改變內心,加強內心的覺知。佛陀必須改變我們這個不覺不知的問題,這個盲點要解決。

寅一、合舍幾

解決這個盲點,第一個,舍幾,就是捨棄了《華嚴經》的大乘的這種圓頓法門。

舍利弗!如來複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於方便,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佛陀要解決眾生這個不覺不知的問題,佛陀就想:我有神力及智慧力(佛陀度化眾生,兩種方式:一個神通力,第二個說法),如果我不用三乘的方便,直接講一佛乘的思想,告訴大家——火沒關係,大家安住一念心性修空假中三觀,就能夠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但是法大機小,眾生不能因為實相的觀照而得度。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第一個,老病死的折磨,更可怕是你壽命太短。大乘的佛法都要長時間積累的,而你這個外境不斷地干擾你,遮障太重,所以早晚被這個三界火宅所燒,就沒辦法解大乘實相的真理。佛陀解決這個不覺不知的問題,一開始是講《華嚴經》,“譬如日出,先照高山”,直接講大乘的圓頓法門,直接發菩提心,修六度,說咱不怕,我不怕火,我只要菩提心發起來,修六度法門,火就不是火。

但是這個地方有個問題,蕅益大師用四個字解釋說,為什麼此法不通呢?因為眾生“執物不堅”,就不堅固,就是說善根不夠啊。大乘佛法信心很重要,你要堅持下去,不能念要他念。所有的大乘法門都是不思議境,因為大乘法門不像小乘法,可以馬上看到效果,它是要長時間地堅持下去。這些二乘的諸子善根不夠。

善根不夠有什麼問題呢?執物不堅的後果,你善根一退落以後,就是我們前面〈方便品〉說的:“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就是說,他這個機不相應,他不能堅持大乘法門。你跟他講大乘法門,糟了!他善根一退失就到三惡道去了。

諸位!佛陀的底限就是,想盡任何辦法不能讓眾生墮落三惡道。這是關鍵,這是底限。因為墮落三惡道對我們善根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增上生,你可以慢慢來。你看有些求增上生的,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但是你一定要善得人身,這是一個底限。修行,你說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行菩薩道,也可以,但是請你不要到三惡道去,你要有本事讓自己遠離三惡道。因為你到三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