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集《妙法蓮華經》(1 / 7)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我們前面講到在佛堂、在寂靜處建立一心三觀的操作的方法,來栽培我們菩提的善根。現在我們看第二題。

【學員提問】二,當我們修了一心三觀後,應如何面對因緣所生法?

【師父答疑】大乘佛法的修學中,所有的大乘,都不否定生命的因緣。不否定,但是要面對。你如果修了一心三觀以後開始排斥生命的因緣,那你可能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你的空觀有問題。可能你在消除相狀的時候,你不是用離相的方式,可能你動用了太多無常無我的空觀。當然,無常無我也是可以用,但也是偶爾針對一種特別強烈的執著的相狀。那是不得已的,治亂世用重典。對治法門不能用得太多。就是說,欸,我修一心三觀以後,怎麼看到所有因緣我都開始排斥了?那我們合理地懷疑,你那個空觀、那個斷滅的空觀修得太多了。你經常不是用離相,你經常是滅相。所以從結果可以推出,你的過程出了狀況。

所以,正常人修了一心三觀以後,他是要面對人生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你要借假修真。我是一個母親,我是一個先生,我是一個什麼人,你有你的位置。這個時候怎麼面對日常生活?還是兩句話:空觀、假觀。

我們日常生活是這樣,其實不是所有的相狀我們都會執著,那樣你就太累了。這種人也是有的,就是這種人自討苦吃的了。什麼事都放不下的,也是有,這種人也是有。正常人一天下來,會啟動你內心波動的相狀不多,有些你看了就過去了,它的來去不會在你心中留下痕跡的。

這種空觀的啟動,日常生活的歷練,一般我們外凡位的菩薩,剛開始修行的,只能夠被動地啟動,就是培養第二唸的正念。也就是說,我們一般都是被妄想執著刺激了才啟動,很少人說二六時中保持一心三觀。你沒那本事,初地之前都沒那個本事。不要說你,五品觀行位都沒那個本事,外凡位都沒有那個本事。所以,我們佛堂裡面修了一心三觀幹什麼呢?把它放著。等到遇境逢緣刺激你的時候,大凡你心中產生很大的情緒,比方說特別高興,比方說特別憂愁,你心中一定有相狀在裡面,否則你心中不可能產生這種變化。佛法意思不是調整情緒,而是把那個相狀拿掉,恢復本來面目。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的空觀跟假觀,都是培養第二念。

第一念落入相狀、因緣,正常。生死凡夫誰沒有個感情呢?對不對?第一念不怪你。但是你第二念啟動以後,真能破妄。你告訴自己,我本來沒有這個東西,“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相狀是過去的因緣所生的,跟我的心性沒關係。記住!灰塵歸灰塵,鏡子歸鏡子,剛開始把它弄清楚。相狀歸相狀,心性歸心性。不要搞得不清不楚的。我們現在是心跟相狀弄得不清不楚。空觀就是把它弄清楚:什麼是因緣所生法,什麼是你本具的心性。剛開始先把它弄清楚。

當然,我們不可能經常弄清楚,至少你起煩惱的時候你要把它弄清楚。剛開始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歷練,就是培養第二唸的反制力量。第一念我沒辦法,第一念是業力的衝擊。我看到了這個人,我就起煩惱。正常!業力的牽動嘛。但是你起煩惱以後,你怎麼辦?啟動你過去的佛堂的善根,告訴你自己:這個人,我的心性本來沒有的,那是因緣所生的,因緣牽動,而因緣跟我沒關係。剛開始,你不能夠去涉入因緣,剛開始是要先守住心性,安住心性。然後修假觀:這個因緣對我往生、對我成佛有何意義?把這個相狀先離開它,再把它借過來。

正常情況,什麼相狀對你都有意義了,知道嗎?我們一般人就是說,落入情緒,那什麼對你都是傷害。一個人仁者心動,那順逆皆傷害。你一個人離開相狀以後,每一個相狀對你都有意義,你就可以把它再借過來:這種傷害告訴我,生死輪迴不能再混下去,這也是一個往生。就是說,你會把這件事情轉成你修行前進的力量。所以,假觀就是借相。這個相狀出現了,不管快樂痛苦,對我往生之道、對我成佛之道有什麼幫助,再把它借過來。如果你沒有本事借,起碼離開也可以。我就修空觀,我就不借了,也可以。

也就是說,落入日常生活,還是你平常的節奏。只是,在佛堂的功課是在你的規劃當中。日常生活是遇境逢緣,遇到刺激了再啟動。因為你沒有本事經常保持一心三觀的啟動,咱們沒那個本事。所以我們現在要求怎麼樣?第二唸的正念。

其實,你第二念正念成功,臨終的時候你就有把握了。臨終的時候,妄想一刺激你,你啟動正念。就是養成遇到妄想刺激的時候就啟動正念,養成這種習慣。其實要先啟動觀照,再提佛號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