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騰疑請 分二
前面的經文,佛陀講出了一心真如的甚深微妙法,告訴這些三乘的修行者:你們不管怎麼修,有一個東西你們是修不來的。就是預告三乘人,你不能對所修的法門生究竟想,尤其是阿羅漢。其實這個時候,從舍利弗以去,幾乎所有的諸大弟子年紀都到晚年了,跟佛陀差不多。其實佛陀也即將入涅盤。阿羅漢也是等著最後一刻都想入涅盤,他們覺得自己大事已辦。但是佛陀這麼一說:你們還是有很多東西不知道的。讓阿羅漢們對涅盤的執著產生了動搖,就先動執。動執的目的就是在這一段,讓他們生起疑問。生起疑問才能夠向佛陀請法,佛陀才能夠跟他開示。透過佛陀前面的這個“搖動執著”,舍利弗尊者果然產生了效果。這個地方有兩段,我們先看“經家敘疑”。
己一、經家敘疑
這個“經家”,就是結集經典的人;“敘疑”,來說明當時大眾心中的疑情。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稱歎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盤,而今不知是義所趣。
那我們看看,佛陀講完前面的這種甚深微妙法以後,這些諸大阿羅漢、諸大弟子們內心是怎麼反應的。這個是結集經典的人把它做了一個說明。
他說,爾時,就在佛陀讚歎佛陀甚深微妙智慧以後,這些聲聞阿羅漢,比方說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這都是佛陀的常隨眾),以及發起聲聞辟支佛心的、發出離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念想。是怎麼想的呢?他說,如今的世尊跟以前真的不一樣了。他以前是讚歎我們修四諦十二因緣是多麼的殊勝無比,現在是換了一個口氣了。他說,“何故世尊”。您如此慎重地去讚歎這些三乘的法門只是一時的方便,而一再地強調說,佛陀您所成就的一心的妙法是多麼的甚深難解、是多麼的殊勝——這以上講實智的殊勝,下面再講權智:以及您從一心真如裡面所開出的這些方便法門,它的真實意涵“意趣難知”!
佛陀意思就是說,難道我講四諦只是讓你們成就阿羅漢嗎?難道我講因緣只是讓你們成就辟支佛嗎?真的是這樣子嗎?這個時候佛陀開始口氣轉換了。就是說,真正的意涵不是你們知道的。也就是說,這些真實的意涵,佛陀施設這些教法的意涵,不是一切的聲聞、辟支佛乃至於所謂的初地前的菩薩所能夠知道的。
到這裡,等於是當時的弟子對佛陀所說的話做一個反應。這以下才是他自己的疑問。
他意思就是說,其實佛陀所說的解脫的功德——依止空性的智慧趨向涅盤,這是唯一的解脫之道;而這個解脫之道我們都已經成就了。換句話說,佛陀您說的涅盤我們都成就了,難道我們還有什麼不足的?
關於這個地方的疑惑,蕅益大師說,其實這些聲聞人的疑惑有兩個重點:第一個,自疑所得。從佛陀讚歎甚深微妙法以後,聲聞人覺得說,我證得的涅盤真的只是一時的方便嗎?這是第一個,自疑所得,懷疑自己所證的涅盤是不是不圓滿。第二個,疑佛智慧。就是說佛陀為什麼能夠有如此甚深微妙的智慧?
換句話說,聲聞人他以前的智慧是認為,佛陀也證得這個涅盤,我也證得這個涅盤,是沒有差別,所謂的“同證無差”,只是餘習不同爾。只是說佛陀的智慧高一點,我們聲聞人如燒木成炭,佛陀沒有習氣。斷煩惱一樣,只是習氣不同。這個是以前聲聞人在阿含經所得的訊息。就是說,“三乘共坐解脫床”,從解脫的角度應該是沒有差別的。
這個疑惑就是說,大家都成就涅盤,你也成就涅盤,我也成就涅盤,所謂的“一解脫義”。從聲聞人提出解脫只有一個,他們的表態就是說,其實,佛陀您的涅盤跟我的涅盤都是成就的,那您為什麼說您涅盤之後還有甚深微妙法?這個甚深微妙法是怎麼來的?他產生疑惑了。當然,有疑惑,佛陀就必須要開示了。
己二、當機請決 分五
有疑惑還不夠,他必須要請求佛陀開示來斷除疑情。這個地方有三次的啟請,佛陀兩次的遮止。
庚一、初請 分二
辛一、長行 分二
壬一、陳疑
前面這段疑惑只是與會大眾內心的疑惑,長行當中舍利弗把這個疑惑真實地從文字表達出來。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