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又下令殺害漢使節團,才招致大漢的報復。現在看來,咱們把國王殺了,獻上人頭,交出汗血馬,這樣做大概漢軍就會解圍而去。如果到時漢軍還要繼續強攻,咱們再力戰而死,也還來得及。”
貴族們揹著國王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此時大宛王因為外城失守,退入內城中,正準備憑藉內城堅固的城牆死守,沒想到後院起火,貴族們帶著親兵殺了進來,指著大宛王說:“要不是你殺了漢使團,大宛國怎麼會有今天之災呢?今日借你的人頭一用,好與漢軍和談。”說罷,不等回話,幾把利刀就在大宛王身上戳了幾個窟窿,大宛王當然氣絕身亡。
大宛貴族們派出代表去見李廣利,帶上大宛王的人頭,對李廣利說:“截殺漢使的命令,乃是大宛王下達的,現在我們已經把大宛王的人頭獻上。貴軍如果不再進攻的話,我們就交出汗血馬,任由你們挑選,併為貴軍提供糧食。如果你們決意要再戰的話,我們將殺死所有的汗血馬,而且我們已經向盟國康居國請求援助,康居的援軍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內外交攻,結局尚未可知呢。”
此時漢軍已經偵察到康居國的軍隊已經出動,到了大宛國邊境地區。康居軍隊見漢軍人數眾多,武器精良,心中思忖不是對手,所以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的發展。
李廣利一想:攻破外城就花了四十天的時間,要攻破貴山城內城也不是容易的事,搞不好打得精疲力竭時,康居國軍隊在背後插上一刀,就可要吃大虧。再說,首惡元兇大宛王已經被誅殺,而且大宛貴族們都答應要獻上汗血馬,這出征的任務也就算是圓滿完成了。於是同意與大宛國媾和。
大宛國將所有的汗血馬拉來讓漢軍挑選,總計挑選了數十匹上等的良馬,中等馬匹以及母馬共計三千多匹,以做為繁衍所用。同時立了一個親漢派的貴族昧蔡為大宛國新的國王。
還有一位戰爭元兇尚未抓獲,這就是大宛東部重鎮鬱成城的統治者鬱成王,鬱成王是殺害大漢使團的直接元兇。
漢軍繞過鬱成城直接兵臨貴山城下,只留下校尉王申生率領千餘人的小部隊監視鬱成城。鬱成王見漢軍的兵力很少,心中大喜,就率領三千人的軍隊發動襲擊,結果這支千餘人的漢軍小部隊除幾個人逃脫之外,全軍覆沒。
李廣利大怒,派上官桀率軍隊回攻鬱成城。鬱成城的防禦工事遠不及貴山城,守軍又少,被漢軍打得大敗,鬱成王落荒而逃,一直逃入康居國。上官桀緊追不捨,一直追擊到了大宛國與康居國的邊境。
此時大宛已經戰敗,康居國王悄悄地把準備援助大宛的軍隊撤了回來,慶幸自己沒有貿然出兵大宛,否則自己豈不是第二個大宛王嗎?可是鬱成王卻逃到康居國來了,怎麼辦?要是不交出鬱成王,難保漢軍不會殺進康居。“他孃的,”康居國王跳了起來:“大宛人自己都把國王給殺了,我何必為了一個鬱成王來得罪大漢呢?”
鬱成王還幻想在康居國的幫助下殺回大宛,沒想到卻被綁赴上官桀處。上官桀派了四名騎兵將鬱成王押解到李廣利的司令部,這四名騎兵邊押送邊商議:“這個鬱成王是殺害咱們漢使的元兇,所有人對他都恨之入骨,這麼押解他回去,真是太便宜他了,不如一刀咔嚓算了。”
大家都覺得好,於是其中一名騎士把刀一亮,往鬱成王腦袋就是一刀,拎著首級去覆命了。
李廣利大軍凱旋而還。
然而,從玉門關到大宛,又從大宛回到玉門關,沿途是漢軍士兵累累的屍骨。這條漫長的道路,乃是通往死亡之路。
第一次西征出玉門關時是數萬人,回到玉門關僅剩下數百人。
第二次西征出玉門關時約有十萬人(徵發的各類戰鬥人員六萬多人,還有自願參加的熱血青年,還徵發天下“七科”作為運輸隊伍,這支運輸隊伍估計不下數萬人),回到玉門關僅剩下一萬多人。
如果說第一次行軍是因為飢渴、疲勞以及惡劣的環境所致的重大傷亡,那麼第二次西征則是人為因素佔主要。《漢書》記:“後行,非乏食,戰死不甚多,而將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眾。”貳師將軍李廣利,身為主帥,縱容手下將吏虐待士兵,就因為這些士兵是來自社會最底層,致使數萬名士兵在不缺糧食的情況下,拋屍在荒郊野嶺,使得這次行軍,成了一次名符其實的死亡行軍。
十萬漢軍屍骨鋪就了李廣利的綿繡前途。李廣利受封“海西侯”。
從趙破奴破樓蘭、車師到李廣利二徵大宛。漢帝國終於將勢力楔入西域,並在西域的輪臺、渠犁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