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不同種類的“新型碳基生物形態”的生活方式逐漸出現分別與差距,隨之的便是語言系統與生存習慣的演變區分,生存意識和系統的逐漸完善,在長達幾百萬年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物種之間的階級和規則已經被基本建立,弱肉強食,最初的“生態圈”便這麼形成了。
然而,這便又是不知何時才會休止的物種競爭,但是“融合”並沒有就此停止,在“生態圈系統”建立後,留存的“基礎的碳基生物”經過“混合碳基生物”,“基礎的碳基生物形態”,在經過長時間“融合”歷史的影響下,擁有自主意識的“混合碳基生物形態”最終“融合”出了“最高碳基生物形態”即人類形態。
相比之下,人類形態的生存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更強,他們發現火種,建造房屋,使用器具,發明文字,種植作物,一種能夠凌駕於“生態圈”之上的“新生物”便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
但是人類始終不能脫離生態圈而生存,因此,擁有高等思維能力的人類在生態系統的“推演”下,低等的“殘次品”人類被逐漸淘汰,在歷經數不清的歲月更迭下,最終的“生態系統”成功構造。
“基礎的碳基生物”消耗殆盡,而新生成的“新型碳基生物系統”也不再能透過元素的“融合”來構造“新物種”,“生態系統”定性,“自然法則”建立,“物種規則”便一直流傳至今。
……
賀炎閒的沒事想出來的“繁衍論”便是如此了,想來,用如此的長篇大論來“反駁”劣質的愛情觀似乎並無不妥。
但終歸還是要說一句的,倘若夫妻雙方真的是“真愛”,那就請不要因為“結晶”的歸屬權而爭得頭破血流,生了不想養,老了要贍養,倘若這真的是“愛情”的“真諦”,那恕賀炎真的無言以對。
惡人尚有點化契機,這種人,似乎連敗類也算不上了。
……
雖然不是很情願,但賀炎之前說過的,初三的時候和某個同學結下了孽緣,賀炎從未想過,有一天這種事將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等到賀炎初中畢業去了城裡讀書,在復讀班的一個女同學那裡,賀炎再次大開眼界,但是賀炎首先要疑惑一下,為什麼都是女生?
明明賀炎對女性的印象應該都很差才對,雖然會在其他人面前裝得很體面,賀炎還記得,復讀班的這位女同學,問了賀炎一個……不知道要怎麼形容的問題,當時賀炎的感覺就像是第一次看見魏玟慧懟著嘴湊飲水機上喝水那樣震驚,都是女生,雖然現在的社會算不上什麼開放甚至比封建還固步自封,但這種話她是怎麼說出口的?
難道是名字越好聽的女生越……
這個女同學叫李舒欣,在這個女同學那裡,賀炎瞭解到了“同人文”這種型別的小說,《六尺之下》,《離港來山》,《輕軌不到十八樓》都是從她那裡知道的,也是從她那裡借的,但只有前兩本。
也有幸看過這兩本書,賀炎完全被書中的愛恨情仇所吸引,他從未想過,冰冷的文字也能擁有如此的魅力,賀炎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也因為這個同桌,賀炎又瞭解到了be與he,以及alpha和omega,等其它一系列的代名詞。
但是《輕軌不到十八樓》,賀炎的那位女同學卻是沒有,一直到學年結束賀炎也沒能看到,後來賀炎試圖去網上找,同樣的,像那個名叫“天舒”的男孩一樣,石沉大海,也讓賀炎一直念念不忘。
但是從那位女同學那裡,賀炎再次受到了無比深沉的震撼,賀炎看到了另一篇同人文,《六尺之下》與《離港來山》,《輕軌不到十八樓》一樣,都是屬於一個明星團隊的同人文,因為復讀班的老師查得嚴,不能把小說帶進學習裡面,前幾次僥倖沒有被查住,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被抓了一次之後,就學聰明瞭,她自己家有印表機,而復讀班又要經常去列印很多的資料,她就把小說列印在以及用過的列印下的資料背面,釘在一起,不專門一頁一頁地翻開去看,是絕對看不出來的。
故事的背景是精神病院,三對戀人,同時也是病患——戒同所眼中所謂的“病患”,故事從開頭給人的一種氛圍就很壓抑,全文的感覺就很悶,一直到結尾,幸虧賀炎只是潦草匆匆地翻過去一遍而已,才不至於哭得死去活來,畢竟有了《六尺之下》和《離港來山》的前車之鑑,賀炎屬實是有些怕了。
但後來賀炎又很後悔,因為同樣,賀炎在網路上也沒有查到這篇文章了,類似的同人文倒不少,但始終都再沒有能和當時的內容重合的了。
從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