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得多寫幾個字了,語文卷子都尚且這樣了,數學卷子又該怎樣呢?又如何對英語卷子竊竊私語呢?
先來論數學卷子吧!
請計算xxxx
……
這題還算是好的,人家出題人還說了個“請”字,而“計算”二字也是說明了這題是要寫步驟寫過程的,但是偏偏有的題,出題人為了省那一兩個字的墨水錢,就不寫了,如:xxx到xxx的距離有多少?xx的速度有多少?xx用多長時間到達xx,xx與xx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xx與xx是怎樣的嗎?
這種題,偏是那種七八分的大題,而看題卻只能從裡頭只看得出,人家要的是結果,可老師偏要讓寫步驟,美其名曰:看看你們的解題思路。看看你們是不是抄的。
那這便有的說了:具體思路與老師口頭說,或是寫別處也是可以的,只要能證明自己會寫步驟這個步驟是自己寫的便可以了,世界上也並沒有統一每道數學題都要寫步驟這種要求。
同時,卷子上也沒有“為什麼”與“證明”,“求”等被動隱晦的詞,所謂的把步驟寫出來,其實是看那些七八分的大題,留的空子太大了,寫那三個字,兩個詞配不上這麼高的分數吧!
這倒也有老師說過,不寫步驟,誰知道你是抄的還是寫的?
這便引出一個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的例子來:倘若我與xx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且我們的姓名也是一樣的,那這是誰抄的誰呢?出生時的姓名尚且不能由自己做主,那這是兩家的父母誰抄的誰呢?而出生時間一樣,這是生得湊巧了還是兩家父母不知誰抄的誰的生產時間;或者是我與xx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且我們的名字一樣了,但是我們卻異父異母,不同姓,那麼,這是兩家的父母誰抄的誰呢?又誰又把誰的名字抄錯了呢?生產時間是不是抄的呢?
一說到這,賀炎便想到了小學時班級裡有兩個人,一個叫張新新,長得很瘦,是一個男生;另一個叫張欣欣,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生。
只是由此突發奇想地問一下老師,這兩個人的名字雖然字不一樣,但發音卻是一樣的,那麼這兩個名字是誰抄的誰呢?是哪家的家長覺得另一家孩子的名字中“xin”的讀音很好聽,於是就抄來了呢?
而既然是抄的,那便有對錯之分,所以這兩個名字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呢?還是說兩個名字都是錯的,亦或兩個都是對的呢?
而回到先前說過的“過程與步驟”上,既然題目中沒有明確地表述出要寫明步驟,那其實是可以不用寫的,甚至說壓根就不需要寫步驟。
就像有個人問我說:今天早上吃了什麼,我只需要回答他吃了什麼便好,包子,油條,饅頭,還是米湯,豆漿,他並沒有問我說包子是什麼餡兒的,饅頭蒸了多長時間,豆漿裡的沉澱有沒有過濾。
所以做數學題一定要寫步驟是哪個超人類生物想出來的?
難道數學是什麼抽象並且脫離現實的東西嗎?
……
關於數學卷子只說這麼多了,畢竟後面還有一個英語卷子。
但終歸賀炎就想問一句話:現在、立刻、馬上,這三個詞有什麼區別嗎?以前、那個時候、從前又有什麼區別呢?未來、以後、將來呢?你好、嗨、hello;對不起、抱歉、Sorry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賀炎真該說這麼一句話:把外國話當了主科,是覺得這數以萬計的學生長大後都能出國留學嗎?還是說,咱們國家已經厲害到兼併其他國家的地步了。倘若真是這樣,那也該是他們國家學習我們國家的話,怎得還反過來了,莫不是咱們讓人兼併了去?
想起來“開放”一詞,於是有感而發,姑且說這麼一句能引起公憤的話吧!既然是要學外邊的東西,偷進來了就好好用著,別自作多情,糟踐人家了。
小學時,賀炎的語文卷子上有過這麼一類題,“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現在引進了外國話學來了,就要把主動句改成被動句,把過去進行時改成現在進行時,把一般現在時改成一般將來時,把一群學生弄得暈頭轉向的,這倒是想起來一個詞叫:江湖道士了,半身不遂的本事學去了,也只會糊弄不懂的外行人。
隨之而來的便是那出題人仗著空活半生,以爛熟於心的八股文來欺負學生們不懂外國話了,給一道題,再給4個選項,例如:你打算什麼時候去商場?A、現在;b、立刻;c、馬上;d、一會兒。
翻譯過來都能填得進去,都很合理。當然,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