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紙上談兵(4 / 5)

小說:桔子一夢 作者:桔子一夢

括剛剛布完兵,秦將王齕便帶著三千人馬前來叫戰。趙括出萬人迎戰。敵寡我眾,一回合不到,秦軍便大敗,望風而逃了。旗開得勝,趙括高興得手舞足蹈,趕緊寫信把捷報傳回了邯鄲。趙王聽聞也非常高興,覺得用趙括為將果然沒錯。這邊趙括欣喜之餘,又派人到秦營去下戰書,結果王齕不但不來迎戰,反而退軍十數里。“秦軍是怕我了。”趙括得意地想。於是命令軍吏宰牛殺羊,犒勞軍上,並傳令:“來日大戰,一定要先擒王,顯一顯我們趙軍的威風!“

然而,趙括哪裡知道,此時此刻,他已身處秦軍的天羅地網之中。為了殲擊秦軍,趙括天剛微明就整軍出發,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軍。霎時間,戰鼓雷鳴,兩軍交戰。秦軍先派了兩員大將出戰,這邊趙括也派了兩將迎戰。才一照面,秦將就敗走了。趙括乘勝追擊,追了約十餘里後,來到一座秦營跟前。趙括傳令猛攻秦營,但連攻數日,秦軍堅守,牢不可破。趙括就讓人催調後軍,想再來一次硬攻。但是這時,他接到訊息說後軍己被秦將引兵衝散,不能前來。與此同時,這邊秦營中衝出許多秦軍大喊著把趙括團團圍住了,並大呼道:“趙括你中了我白起將軍的計了,還不趕快投降!”一聽“白起”二字,趙括不禁心中一驚,趙括既無糧草,又無救兵,腹背受困,四十五萬趙軍在堅持了三個月後終於全軍覆沒,趙括本人也在戰亂之中被亂箭射死。

趙王接到訊息,痛悔不已。他本想治趙括全家的罪,但因趙母有言在先,便沒有再追究了。趙國經此一役,國力日漸衰落,後終於被秦國吞併。3

成語寓意

“紙上談兵”宛如那虛無縹緲的浮雲,往往被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誇誇其談,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常言道,言語猶如那絢麗的煙花,稍縱即逝,唯有行動才是那堅實的基石。這就需要我們在遇到事情時,多思考如那深沉的海洋,不張揚如那靜謐的湖泊,少開口講道理如那沉默的山峰,多動手做事情如那勤勞的蜜蜂。趙括雖將書本上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猶如那熟透的果實,可是缺乏實際的經驗,宛如那無根的浮萍,所以一遇到需要實際操作的情況,他就立刻迷失了方向,如那無頭蒼蠅般亂撞。

古希臘思想家德謨克利特曾言,理想的實現恰似那高聳入雲的山峰,只靠腳踏實地的攀登,而非空談。確實,無論做何事,都不能如那風中的柳絮,只會空談理論,空講方法,高談闊論。唯有依據實際情況,如那靈動的舞者,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將其融入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方能高效率地完成事情,如此學到的知識才真正如那璀璨的明珠,發揮出耀眼的光芒。做事若不從實際出發,不重視實踐經驗,只是空談理論,“紙上談兵”,那最終的結局往往如那破碎的鏡子,1

運用示例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三:“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無時無刻不在談著發財的門徑的。但多半是紙上談兵的談話,只圖口頭上快意,決不想到實行。”5

清·曹雪芹《紅樓夢》76回:“現有這樣的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6

清·曾樸《孽海花》6回:“一面又免不了杞人憂天,代為著急,只怕他們紙上談兵,終無實際,使國家吃虧。”6

漢英成語翻譯

【紙上談兵】be

an

armchair

strategist7

比喻只會大發空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例:他所提出的計劃、理想,都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實現的可能。

參考資料

[1]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

·

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

·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

2018.01:352

[2]

張寶榮編寫

·

常用典故選釋[m]

·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0.06:166-168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