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打破。”堯仍不甘心:“但我深知你能使天下更繁榮昌盛。”許由搖頭笑道:“一隻小鳥只需一根樹枝棲息,一隻小鼠飲水只需飽腹即可,我亦如此,這偌大的天下並不適合我。你在位,已有既定的發展軌跡,他人貿然接手只會亂了套。”說完,許由轉身回屋。堯佇立良久,最後無奈離去,心中明白了各司其職的真諦,此後更加用心治理天下,而許由依舊在山中過著淡泊寧靜的生活。
多年以後,當地發生洪災,現任官員們忙得焦頭爛額。有一位年輕的小吏,平日裡就喜歡越俎代庖,總覺得自己的主意比別人都好。這次他不顧治水官的計劃,私自調走了一部分人力物力去執行他認為更好的方案。結果,由於他不懂水流走勢以及堤壩構造等專業知識,導致洪水衝破了他負責的那段防線,災情變得更加嚴重。百姓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這件事傳開後,大家紛紛感嘆,“越俎代庖”真的不可取啊。那位小吏也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他後悔不已,想起曾經聽到的關於魯班、小李還有堯和許由的故事,才深刻明白每個職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各司其職才能讓事情順利發展。從此,他改過自新,安心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再不多管閒事。
許由的這段話,我們且不加評論。但是,由此而產生的兩句成語,卻需要談一談:
鷦鷯,是一種小鳥。它的窩很細緻,是用柔草、麻絲和軟土等做成的蛋形圓囊,在小樹枝上佔很有限的位置。偃鼠(偃鼠又作鼴〔偃(yan〕),是一種大鼠,肚子挺大,喝起水來可真不少,但是盡它喝,也不過喝滿它一肚皮。所以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後人比喻只求一個小小的位置便能滿足,就叫“鷦鷯一枝”、“一枝可棲”“棲枝之棲’或“一枝自足”,表示對於安身之所要求不高。
庖人,是負責宰殺三神(牛羊豬)和辦理酒席的廚子;尸祝,是掌管祭祀儀式和對鬼神祝禱的司祭者。古時,每逢祭祀,庖人先要整治三牲,把供品準備齊全。尸祝也要負責把祭器擺好。然後,把酒斟在樽中,把殺好的牛羊豬擱在俎上,這才能開始祭祀儀式。如果庖人不治庖,尸祝終不能超越自己職務範圍去替代庖人的工作。——由於許由的這段話,後來凡超越本人的職務範圍去管別人的工作,就叫“越俎代庖”或“尸祝代庖”。替代別人的工作,也叫“庖代”或“代庖”。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延安在西安有公開的八路軍辦事處。辦事處當然可以處理關於通訊的事務,根本就用不著別的機關越俎代庖。”
課堂上,語文老師繼續說道:“這越俎代庖之事在如今社會也屢見不鮮。就如同公司裡,每個部門都有明確分工。市場部負責開拓業務,研發部負責產品開發。可有一次,市場部人員覺得研發部進度太慢,便私自插手修改方案。結果搞得一團糟,不但延誤了專案程序,還引發了內部矛盾。”
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小組合作做作業的時候。有次數學作業是小組共同完成一份報告。組裡的小明擅長收集資料,小紅善於整理資料,而我則精於撰寫內容。可中途小明覺得小紅整理資料速度慢,就想去幫忙。結果兩人的資料和資料混在一起,弄得雜亂無章。最後我們意識到,只有各司其職,才能高效完成任務,就像古人堅守的那樣,莫要越俎代庖。
課後,我獨自思考著語文課上學到的“越俎代庖”。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能創造一個工具提醒大家避免這種情況就好了。於是我找來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向他們闡述了我的想法。剛開始大家都有些疑惑,但在我的詳細解釋下,他們漸漸認可了這個創意。
我們開始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從簡單的程式碼編寫入手,嘗試建立一個任務分配與監控系統。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比如演算法設計不合理、介面不夠友好等。但我們牢記各司其職的原則,擅長程式設計的負責最佳化程式碼,美工功底好的精心設計介面,善於協調組織的同學管理整個流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終於做出了一個簡易版的工具。將它推廣到學校的社團活動中試用,效果顯著,大大減少了因為越俎代庖造成的混亂。看著自己的成果,我深深體會到古人智慧在現代社會同樣有著巨大價值。
此事之後,我們團隊備受鼓舞,決心進一步完善這個工具。我們聯絡了一些軟體公司,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與合作。然而,其中一家較大的公司卻表現出輕視態度。他們公司內部的高層管理人員覺得我們只是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便打算越過我們直接按照他們的想法改進這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