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僧眾在排隊打飯了,人不少,卻比較安靜,只是偶有幾個排隊的僧人小聲討論佛經。
僧眾見主持帶了許多陌生人過來,也不驚訝,只是行了一禮,便不再管顧。
弘信沒有使用特權,或者說沒有特權。他帶著眾人排在隊伍末尾,道:
“非我不好客,本寺不同別處,寺內香火鼎盛,人來人往,掛單的僧眾也多。為使和諧寧靜,便一同訂下許多規矩,似這排隊,人人都一視同仁。若非病痛或要救濟旁人,想要用齋都必須親自到此,先來後到排隊,哪怕是監寺、住持。且食多食少都要自己盛菜洗碗,不許由人分派。”
陳洵道:
“這規矩頗好,免得一個人給三五個人帶飯,害得身後的人好一頓苦等。”
弘信搖頭道:
“非也,僧人吃齋,須聚在一堂由年長的師兄分派,本就不許替人取食。此處改動並不大,改的是一律平等先來後到。
更重要的是讓僧人自己盛,因往來掛單的僧眾多了,亦不免夾雜逃罪的案犯,我們不願把米糧盛到身懷罪孽又不思悔改的人碗中,怕他吃飽了,有力氣去害人,這反而成了我們的業障。
且米糧頗貴,本寺雖香火鼎盛卻也不會把香火錢用在此處,稀粥青菜而已,許多逃罪出家的僧人吃不慣就待不下去,真心皈依的僧眾又能得修持,故而本寺才能得些鬧中之靜。”
眾人都沒想到會是這樣,不過倒也是,很多罪犯改換形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剃頭剃鬚了。官府通常又不怎麼盤查出家人,因為好多出家人都是習武的,又有好多罪犯是真的花錢買了度牒或搶了度牒的。
形貌變了,度牒上又不會記前科,查了也白查。對寺廟也一樣,有僧人來掛單,人家有正經度牒,究竟是收還是不收?這確實又成了個問題。
離鬧市近的寺廟很容易成為罪犯們選擇藏匿的地方,他們受不了荒山野寺的清苦,在鬧市附近還能偶爾想到辦法開一頓葷。哪怕是去偷雞摸狗也好,從貓嘴裡搶點死蛇死老鼠也成,總好過在荒山裡三天吃五頓不加油鹽的樹皮草根還要把一身鮮血獻給蚊子的好。
李叔道:
“法師還真是坦誠直白,不過這稀粥小菜真防得住那些人嗎?”
弘通道:
“阿彌陀佛!若防不住,那最起碼也省了錢。”
眾人都被這話逗笑了,頭一次見這樣的僧人,還是這樣的老僧,以前怕不是個道士吧?
豈料弘信又道:
“信善們捐的香火錢若吃進人面獸心的罪犯肚裡,那這功德箱還不如劈碎了燒一爐旺火。香火錢更不應是信善們花錢養和尚,錢要做出真正的功德,這才有福報回到香客身上。老衲以為,供養和尚不是功德,修橋補路、救濟孤殘才是切切實的的大功德!”
弘信如此一說,大家都不由得敬佩起來。很多人宣揚的是供養僧人也是功德,所以才有那麼多的捐贈,可做為既得利益者的弘信居然反對,倒真是個異類中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