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esp;&esp;“嗯,我也這麼想。”
&esp;&esp;施虐狂的童年時代,往往是在受虐。人們或許會認為這樣的觀點有問題。但一個受到虐待的人,真的會對虐待行為本身嗤之以鼻,並且對其他受虐的人充滿同情嗎?請不要那麼幼稚,好好思索一下,他在幼年受虐的時候,有誰同情過他?他那無力軟弱的母親嗎?他在受虐的時候,體會的是什麼?仇恨,這是顯而易見的。最要命的是,人類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越是年幼,這種學習能力就越強,最後無可避免地將施虐者的行為化為烙印,牢牢地刻在他身上。等到他成年,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反抗——引人不安的話,我就不再說了。這就是我為什麼會說,楊潔的家裡沒有男孩子是一件好事:因為女孩子成年後,會以離家獨立,作為溫和的對抗形式。
&esp;&esp;“父親也虐待你嗎?”我問。
&esp;&esp;“也有,不過比姐姐稍好點兒,大概因為我小吧,所以他更喜歡我一點兒。”
&esp;&esp;“喜歡你,卻在你自殺之後,仍然讓你住在姐姐家,而不是分給一套多餘的房子?”
&esp;&esp;“對,他不會給我房子的。當然現在我住在這裡,是姐姐也是姑媽她們的意思,方便照顧我。”她挑戰似的看著我“您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現在他對我還不如姐姐。”
&esp;&esp;“哦,我猜是你在結婚以後,很少去看他們。”
&esp;&esp;“對,我是曾經被偏愛,後來卻背叛他們的孩子,我的死活,他們當然無動於衷。”
&esp;&esp;我倒吸了一口涼氣,楊潔說這話是那麼的平靜,連我們談論鄰家悲劇的那種熱情都沒有。
&esp;&esp;而最讓我感到悲哀的是,總算把楊潔和李詠霖的分手悲劇聯絡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