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這些日子可真是忙得暈頭轉向,商會的事兒就像一團亂麻,扯都扯不清。他得一邊和那些個商人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一邊還得想法子和官府把關係搞好,這市場拓展也是個大難題,就像一座大山壓在他身上。
這天,楊磊又被官府叫去商討商業政策。他心裡琢磨著,這次可得好好和官員們說說,爭取讓官府多支援支援商會的發展。到了官府的議事廳,裡面已經坐了好些人,有熟悉的官員面孔,也有一些生面孔。楊磊剛坐下,就注意到了一個氣質不凡的年輕人,這人看起來溫文爾雅,眼神裡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大家開始討論起來,楊磊把自己準備好的關於商業發展的想法說了出來,什麼統一度量衡對商業規範的好處啦,商會對經濟繁榮的作用啦,說得頭頭是道。官員們聽了,有的點頭,有的皺眉,大家看法不一。這時候,那個年輕人說話了,聲音清朗:“楊公子所言極是,如今商業之亂,實乃禍根。若能規範商業,於國於民都有大利。”
楊磊一聽,來了興趣,看著年輕人問:“兄臺是?”旁邊一個官員介紹說:“這位是荀彧,荀文若,是個極有智謀的年輕謀士。”荀彧笑著朝楊磊拱拱手:“久仰楊公子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楊磊趕忙回禮:“荀兄過獎了。荀兄方才說商業之亂乃禍根,不知荀兄有何高見?”荀彧微微一笑,開始闡述起來:“楊公子,吾以為,商業之治亂,關乎國家之興衰。如今經濟混亂,物價飛漲,度量衡不一,交易無序,百姓苦不堪言。此亂象若不整治,必生內亂。且諸侯紛爭,皆因資源不均,而商業混亂加劇了資源分配之不均,使得諸侯爭鬥更甚。”
楊磊一聽,眼睛亮了,這荀彧果然有見識。他介面道:“荀兄所言極是。在我看來,這商業就像一條大河,要是河道順暢,水流平穩,兩岸百姓都能受益。可現在這河啊,到處是亂石和雜草,水流都亂套了。從現代的角度講,經濟發展要是不好,那政治肯定穩不了。這三國現在經濟這麼亂,諸侯們為了資源打得更兇了,就像餓狼搶食一樣。”
荀彧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現代?楊公子此詞甚奇,不知何意?”楊磊心裡一緊,知道自己說漏嘴了,忙笑著解釋:“哦,這是我自創之詞,意為新穎之想法。”荀彧也沒深究,繼續說道:“楊公子從經濟對諸侯紛爭之影響分析,甚妙。吾從傳統之政治經濟觀來看,穩定經濟乃國家治理之根本。古之賢君,皆重視農桑商業,使百姓富足,國家方能長治久安。如今商業混亂,當以穩定為要,規範度量衡、制定交易之法,皆為良策。”
楊磊連連點頭:“荀兄高見。我這商會成立,就是想從商人這一塊兒入手,把大家團結起來,一起規範商業。可這事兒不容易,得官府支援,還得大家齊心協力。”荀彧點頭道:“楊公子此舉,實乃大義。若能成功,功德無量。吾觀公子之商業頭腦和組織能力,令人欽佩。”
這一場討論下來,楊磊和荀彧是越聊越投機,就像找到了知己似的。討論結束後,兩人還在那兒繼續聊,從商業政策聊到天下局勢,又從天下局勢聊回商業發展。
“荀兄,我覺得這商業發展好了,還能為諸侯們提供更多的資源,說不定能減少一些戰亂呢。”楊磊說道。
荀彧沉思片刻:“楊公子想法雖好,但諸侯各懷野心,恐非易事。不過,若能讓一方諸侯重視商業,發展經濟,實力必能大增。”
從那以後,楊磊和荀彧就經常湊在一起交流。荀彧不愧是有名的謀士,他對當地的情況那是瞭如指掌。有一次,楊磊正為拓展市場的事兒發愁呢,荀彧來了。
“楊公子,吾聽聞你在為市場之事煩惱,吾有一訊息,或可助你。”荀彧笑著說。
“哦?荀兄快講。”楊磊急切地問。
“城北有一處集市,原本頗為繁華,後因管理不善而衰落。若能將此集市整頓,納入商會管理,必能拓展商會之市場。”荀彧說道。
楊磊大喜:“荀兄此訊息真是及時雨啊!不過,這整頓之事,還需詳細計劃。”
荀彧點點頭:“吾亦有此想法。此集市周邊有幾大家族,勢力頗大。若能與他們合作,事情便好辦許多。吾可與你同去,為你引薦。”
於是,楊磊和荀彧一起去拜訪那幾大家族。到了第一家,那家的家主看著他們,有些懷疑:“你們是何人?來此何事?”荀彧笑著說:“家主,這位是楊磊楊公子,是商會會長。我們此次前來,是想與您商討重振城北集市之事。”家主哼了一聲:“重振集市?談何容易。以前也有人試過,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