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贇從挎包裡拿出錢高韻寄來的照片,“你們先看看這個,劇照。錢高韻在電影裡就是這個形象。”
顏桂香接了過去,張瑞鳳和趙紅霞都湊過來看。
張瑞鳳誇道:“高韻這形象真不錯,看著跟本人一樣好看。”
顏桂香說:“別說,高韻這一演,還真有點慶麗那勁,這眼神,很有戲啊,又勇敢又堅毅,形象非常不錯。”
她問謝贇:“這照片你打算放哪兒啊?”
“放知青點。高韻是咱們這兒的第一個女知青,她發展的這麼好,是咱柳樹屯的光榮,也是女知青集體的光榮。正好用她來激勵一下新來的知青。這回分給咱們大隊的是女知青吧?”
“對,兩個年輕姑娘,一個叫任秀珍,一個叫陶思齊。”
謝贇心道,果然是女主來了。
“她們也跟前面一批一樣,是來之前就對咱們有所瞭解了?”
顏桂香搖了搖頭,說道:“我注意觀察了一下,叫陶思齊的小姑娘應該是有了解的,叫任秀珍小姑娘應該是不瞭解。我覺著,陶思齊是很主動下鄉的,任秀珍應該是不太主動的,可能有不得不下鄉的理由,但她也沒什麼表現,看起來也是努力想融入的。
我覺得可以理解。高風亮節、一心為公當然好,但只要人家不犯法不害人不損害集體利益,不是那麼積極主動也正常。”
謝贇笑道:“沒錯。城裡孩子,如果不是政策,誰會願意主動往鄉下跑?不排除有這樣思想覺悟超高的同志,但咱得允許普通人存在,不能拿聖人的標準要求每一個人。人家不想下鄉吃苦也沒什麼不對的。
但是既然來了,就還是發揮點作用比較好,不然不就白來了嗎?白折騰一趟,白吃一陣苦,那更不值當了。”
顏桂香笑道:“我知道,稍後我跟華清她們說一說,讓她們多關注著點,沒事多關心鼓勵她,看著也是個機靈姑娘。到了咱們這兒,肯定就是為人民做貢獻來了,錯不了。 ”
謝贇笑道:“那絕對錯不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們這兒是啥環境啊?誰來了都得熱血沸騰,想為國家做點什麼。”
顏桂香笑道:“對!”
關鍵是不光熱血,他們還有看得見的成績,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要是光有一腔熱血,結果啥也幹不成,只有付出沒有收穫,時間長了也受不了,很多人堅持不下去的。
但是有了成績,那就不一樣了。
就跟在拉磨的驢子跟前吊根胡蘿蔔一樣,看得見,吃得著,吃了一根,再拉幾圈磨,還有一根更大的。
☆
回到大隊,張瑞鳳和謝燊先回家去準備晚飯,謝贇和顏桂香直接去了知青點。
正好有錢高韻這事做由頭,她們可以去接觸一下新知青,順便給她們灌兩碗雞湯。
因為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現在的農村已經比之前好多了,哪怕是在秋收的時候,也不至於忙的沒早沒晚累死累活。
謝贇和顏桂香到的時候,知青們都已經下工回來了,一個個清洗完畢,坐那兒邊吃邊聊呢。
任秀珍已經從最初的震撼中漸漸回神,跟大家聊的還挺融洽,不過她話不多,只是偶爾插一兩句嘴,問個問題。
她很快就發現了,大家並不介意她什麼都不知道,她問,大家就回答,很自然,沒有一驚一乍,更沒有鄙夷輕視,好像她什麼都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她們不會對她的問題施加任何問題本身以外的價值評判。
她談論工資、工分、工作量,她們就陪她一起談論這些話題,十分坦蕩,大家甚至會考慮到她背景知識匱乏,主動多說一點,她問到一,人家就連二都一塊答了。
她們還聊到了回城的問題,嶽錚是自己想要留在這兒做研究,她喜歡這裡的環境和氛圍,所以她不走。她如果想回城的話,父母回城的時候她就可以跟著一塊回去了,畢竟她是獨生女。
任秀珍這才知道,原來嶽錚本人是農業大學的才女,她的父親是農業大學的資深教授,母親是農業部的幹部。難怪她一看就不同尋常呢!
來自津市的知青劉芳和陳瀟都是主動報名下鄉的,之前工廠招工、推薦上工農兵大學,她們都有機會,但她們都主動放棄了,把機會留給了本地社員。
在她們後面來的兩位女知青沈昭和程勃更不用說,人家是特意選了柳樹屯作為插隊地點的,家庭條件都非常優越。來了以後幹勁十足,不光把隊辦中學的教學搞得有聲有色,還承擔了柳樹屯文藝宣傳隊的教學任務,把隊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