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關於知青問題的一點想法(1 / 3)

謝贇裝模作樣的想了一下,說出了自己早就想過的一些思路。

“我覺得可以這樣,我們先來理清楚,國家讓知青下鄉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有兩點:一是要讓年輕人得到鍛鍊,二是讓知青幫助農村發展。我們雙方首先要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知青要明白,他們下鄉不是來混日子的,不是來享福的,更不是來展示自己作為城裡人的優越感的。他們是來鍛鍊的!

既然來了,就要真正和農民打成一片,該下地下地,該挑糞挑糞,不要說幹不了。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幹活的,農民也是練出來的。只要知青肯練,很快就能適應。

我們大隊的幾個知青就乾的很好!白天和農民一起種地,晚上和大家一起學習,他們表現優秀,社員朋友對他們就非常尊敬。這都是相互的。

如果他們找各種藉口偷懶耍滑,那就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這樣的人我們這兒不收,聯絡他們的原籍,把人退回去,什麼時候教育好了再送來。

幫不上忙你下鄉幹什麼呢?給貧下中農添亂嗎?我們貧下中農受夠了舊社會的苦,新社會好不容易好過點了,還要讓知青來鄙視我們、禍害我們嗎?

那肯定是不能夠的!

所以,知青來了,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了。不要來了以後瞧不起農村人,不是這事就是那事,你不願意你可以不來,你自己想辦法留在城裡,又不是我們讓你來的,對不對?不要在城裡當慫貨,卻到鄉下來耍威風!

知青端正了態度,我們社員也要端正態度。人家知青是來幫我們的,別把他們當負擔,要想辦法讓人家對這裡產生歸屬感,要讓人家把這裡當成是第二故鄉,要讓他們創造價值,要讓他們創造出來的價值大於他們從隊裡分走的糧食。

這不難吧?我們每個人創造的價值都遠大於自己分到的,不然拿什麼交公糧?

我們可以坐下來討論討論,我們新一年的發展目標是什麼,五年的目標是什麼。國家都做五年計劃,我們大隊也可以做自己的五年計劃。

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們柳樹屯今年要實現糧食增收10,那我就可以去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我該怎麼做,一是科學種植提高畝產,二是開荒擴大種植面積。

如果我再定一個目標,要實現總收入增加20,或者人均收入增加20,那我要怎麼做?除了糧食增產,我還要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可能還要想辦法建廠,怎麼做才能實現目標,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想辦法,知青來到農村,不光要幹活,還要動腦子。

他們來了咱們公社,本人能做什麼,有哪些特長,都要好好了解清楚,不能單純的說‘我是知識青年’,你的知識要有用,要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而不是一張簡單的初中畢業證、高中畢業證,有證代表不了什麼的。

我們現在大隊都能辦中學,我說句不合適的話,我們給每個社員都發一張初中畢業證,那就能證明我們都是知識分子了嗎?

不能夠呀!

城裡孩子的證件,誰知道是怎麼來的?前幾年初中和高中都沒怎麼上課,這個畢業證的知識含量到底有多少,那是要打個問號的!

它可能就是一張廢紙!

所以說,擺正位置,好好想想該如何為農村發展做貢獻,才不枉自己來農村走一遭,不枉自己在這裡度過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如果以後能回城,也能驕傲地說自己的青春沒有白費。自己能力不足,可以向外求助嗎?爹有沒有本事?媽有沒有本事?兄弟姐妹呢,街坊鄰居呢,所在街道呢,能不能提供點援助?

咱們都把精力放在發展上。也不要去想什麼農村人和城裡人有什麼區別,不要搞對立。總理說了,要求同存異,這個原則不光適用於外交,也適用於咱們這種情況,農村人和知青,目標一致,一起幹活。

知青下鄉,是要和社員兩好合一好,大家一起努力,把農村建設好。知青得到鍛鍊,我們農村也能受益。”

鍾主任說道:“知青下鄉是國家政策,還能退回去?”

“怎麼不能?是國家政策,我們也不是不收,但是你送來的最起碼得是基本合格的人吧?不能把小混混、二流子、街溜子送來吧?那把我們農村當什麼了?來之前你教育教育,教育好了再送來。我們不能什麼人都收。咱們得有原則有底線。退一萬步講,就算咱們真把人退回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這個人實在是不行。但咱們可以說出來震懾一下知青們,讓他們都老實點。”

李書記說:“簡單來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