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運氣超好的柳樹屯(1 / 2)

文章寫完,謝贇把它遞給李書記和鍾主任審閱,她自己則在旁邊畫插畫。老支書要出鏡,五保戶老人們要出鏡,研究所的牌子也要出鏡。還要畫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和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她今天完成這一項工作就行了。

李書記和鍾主任看完她的文章又開始思索,真的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就是不同的結論。在小謝的眼裡,任何事情都是積極向上的。

李書記問她:“小麥增產這個事情,老張沒跟我們說啊。”

“這不是剛收完才一個月嘛。剛剛曬乾交完公糧。他正絞盡腦汁的寫報告呢。我跟他說甭寫,直接來公社彙報,他非說口頭彙報顯得不夠正式,要寫出書面報告來。”

李書記:“……”

他拿起電話就給張光宗打了個電話:“老張啊,我是李志華,你來一趟,有事跟你談談。”

張光宗:“哎。啥事啊?”

“好事,你來了就知道了。”

張光宗:“……”

他猜測,肯定是謝斌斌大嘴巴,把小麥增產的事情說出去了。太好了,他不用憋報告了,憋了幾天了就沒憋出幾個字。他看謝斌斌寫東西挺簡單的啊,怎麼到他這兒就這麼難呢?

但是,他大話都跟謝斌斌說出去了,又不好意思直接去公社。畢竟這傢伙和李書記他們在一個辦公室裡坐著呢。要是知道他報告沒寫,還是去做口頭彙報,那不得嘲笑他啊?

現在好了,臺階來了!

李志華掛了電話後問謝贇:“那位嚴同志,真的很厲害?”

“很厲害,嚴同志是有真才實學的,不是花架子。我們大隊的小麥產量在他的指導下就提高了不少。我昨天還跟他說,請他把柳樹屯的增產經驗寫個總結出來,最好是讓廣大農民一看就明白、就知道該怎麼做,這樣大家拿著他的操作指南自己去幹就行了。

不過嚴同志說,不同的地方,土壤質量、環境可能還是有點差別,最好能實地考察一下再說。我覺得這是個大好事啊。咱們的研究所叫桃園公社研究所,那就要惠及全公社,而不只是我們柳樹屯。我們大隊長是個有大局意識的人,本來就想著好好總結經驗,再來找二位領導彙報呢。

要是咱們公社都增產了,這個經驗在縣裡一推廣,那咱們桃園公社的名聲,不得傳遍全國啊?”

鍾主任笑道:“這個嚴同志是什麼來頭?我和老李只聞其名,還沒見過人呢。”

謝贇:“……”

她這才想起,嚴東生到柳樹屯去沒經過公社,是從縣裡直接過去的,去了以後就開始工作,養蜂、種地、教學,還沒冒過頭。

“哎呀,我忘了說了,真是不應該,我這麼愛顯擺的人,怎麼忘了顯擺一下嚴同志了呢。”

謝贇懊惱不已。

李書記說:“別嘚瑟了,現在開始顯擺吧。”

謝贇笑道:“春天的時候,我在山上發現了野蜂蜜,就跟我們大隊長說,咱養點蜜蜂唄,蜂蜜可以賣給供銷社,大隊長覺得不錯,反正山就在那裡,閒著也是閒著,養點就養點。

但是我們那兒以前沒人養過,我們大隊長做事一向穩妥,就來公社農技站那邊找人請教,結果農技站沒人研究這個,就讓他去縣農業局找人。

農業局就把嚴同志派給我們了,然後我們柳樹屯魅力大啊,嚴同志一來就紮根了,說要在我們那兒搞研究。大隊長又跑了一趟縣農業局,給嚴同志辦了個‘帶職下放’,他現在領的還是縣農業局的工資,只是在我們那兒幹活。

所以,嚴格來講,他不是知青。不過我們那兒的知青也很好,之前公社這邊過去的孫立偉和孫修偉,幹活非常認真,晚上還給大家上課,夜校最早就靠他倆撐著。那真是不怕苦不怕累,很棒。

後來您二位從縣裡要來的那位錢知青,也非常好,那真就是一顆紅心,一心為民。城裡來的姑娘,跟我一樣能幹!

哎呀,我都詞窮了。我這些話誇不出他們萬分之一的好!”

李書記和鍾主任都感慨:“你們柳樹屯運氣好啊,好人全去你們那兒了。別的大隊也有知青,反饋可不像你說的這麼好。”

“那可能是雙方沒有磨合好。社員覺得知青沒用,知青覺得在農村沒有發揮他們真正的價值。雖然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的價值是什麼。這就需要大家一起去挖掘。或者是他們沒有目標,沒有幹勁。這個工作需要雙方一起做。我們柳樹屯也是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

李書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