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草臺班子辦大事(1 / 2)

在他們走了以後,李書記和鍾主任坐在辦公室裡,沉默,思考。

京城來人送資料,這事對他們的啟發很大。

過了一會,李書記開口了:“老鍾,說不定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的事。”

鍾主任點頭,“嗯。或許我們的身份才是最好用的。”

他們倆對視一眼,同時下定了決心。

他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同時也覺察到,現在的有些政策是有問題的,尤其是在對待知識分子方面。

他們知道,但是不敢說。

現在,或許不用說。

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利用自身優勢,把那些知識分子調過來,讓他們只做研究,不談政事。

這樣,既能為研究和發展做貢獻,還能為國家保留一點智力資源。

沒等他們行動,張光宗就帶著嚴東生開出來的名單過來了。

裡面的專家有研究小麥的,有研究玉米的,有研究棉花、紅薯的,甚至還有研究牧草的,研究土壤的、研究氣象的。

張光宗撓頭,“那啥,研究優良的種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們也不是隻種小麥,別的也想研究研究。”

李書記笑道:“我們試試,不管能不能把人要來,我們都要試試。”

謝贇笑道:“這些事情都做起來,說不定以後咱們這兒可以開一個農科院分院呢,至少也得是個直屬研究所。”

李書記、鍾主任、張光宗:“!!!”

你可真敢想!

但是蠢蠢欲動是怎麼回事?

鍾主任說:“看來咱們研究所還得改個名字,之前叫優良麥種研究所,現在得叫高產農作物研究所了吧?”

謝贇說:“別改呀。之前那個也留著。咱們直接叫高產農作物研究院,下設各個研究所,每個研究所專門研究一個物種唄。”

多刻幾塊牌子的事。

木材廠有的是。

聽她這麼一說,三個中老年男人差點笑出“嘿嘿”聲。

李書記一拍板,“就這麼著,咱們再把流程走一遍。小謝,你寫申請,鍾主任批示完,把牌子掛上。農作物研究院的牌子掛在公社高中那邊,各個研究所的牌子掛在柳樹屯。我們再看看其他大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和支援力度,適當地往外分一分。現在先掛你們那兒,畢竟柳樹屯的接受情況是最好的。”

“哎。”

領導一張嘴,謝贇跑斷腿,不是,累得手抽筋。

她這一天就忙著寫申請、刻牌子。

王逸鳴去木材廠拿來了木板,又跑了趟公社高中,把校長找來了。

李書記和鍾主任把這個情況跟校長說了說,讓他收拾兩間屋子給研究院當辦公室,順便兼任個副院長。

謝贇一邊刻牌子一邊看著大傢伙忙忙碌碌,越發覺得這個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做事都跟鬧著玩似的。

但是,鬧著玩也把事情做了。

她在心裡安慰自己,沒事,這都是無奈之舉,而且這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一開始肯定會草率一點。等以後國家發展起來了,一切都會步入正軌,到時候我們做事就會越來越有章法。

程序正義終有一日會實現。

現在都是權宜之計。

刻著刻著,她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咱們還可以成立一個農藥化肥研究所。”

李書記、鍾主任:“……”

還有吶?

“名單上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我們讓嚴同志再列一下。”

謝贇笑道:“我知道有這方面的專家,離咱們還挺近,就在咱們南湖農場裡幹活呢。”

南湖農場本來是東省的直屬農場,就是個真真正正的、純粹的農場,種地、養豬,給省裡供應各種東西的。

68年底,南湖農場被省裡改造成了五七幹校,原來在農場幹活的熟練工都換成了省裡、市裡各部門、各單位的幹部,各學校的教授、老師……原農場職工交由任城市委另行安置。

農場和幹校還進行了正式的資產交接。

而這所五七幹校的軍管負責人喬磐石,本身也是位下放人員,他原來的職位是師長,現在手底下就管一個加強排。他本人也得和廣大改造人員一起勞動。

謝贇知道這些,是聽蘇慧說的。

她那在任城當老師的父母前不久都得到了正式的處理結果:下放幹校勞動。

學校那點草薅了三年了,繼續薅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