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1 / 2)

謝燊是個勤快孩子,每天上學、做飯、打豬草、捉蟲子、種自留地,參與王慶麗的養豬增肥試驗,忙的跟個陀螺一樣,很顯然,收入是喜人的,沒有白乾活的不是。

張瑞鳳欣慰的紅了眼眶。她摸著謝燊的腦袋,笑道:“木木也長大了。已經能自力更生了。”

謝燊笑的得意又靦腆,“還不能呢,我都是靠媽媽和姐姐幫我的。我一個人還不行。”

謝贇也摸他的腦袋,笑道:“不要謙虛,我和媽媽在外面工作,家裡已經是你在獨當一面了。”

這話並不誇張,今年就連賣豬這件大事都是謝燊一個人完成的,當然了,是和慶麗等人一起去的,有大家照看著,但也相當不容易了!

謝家三人都做了新衣服,精神面貌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現在,謝贇和張瑞鳳基本上不再穿打補丁的衣服了,謝燊還會穿,幹農活嘛,捨不得穿好的。

單個工分從4分變成6分,意味著每戶人家的工分收入都長了三分之一。沒有什麼比這更讓老百姓感到喜悅的事情了。

整個柳樹屯的凝聚力空前牢固,領導班子的威望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張光宗走路帶風。4變6還只是初步變化,他相信,以後收入還會繼續增加!

年前,謝贇照例抽時間給大家都送了節禮,這回是真的送節禮,不是賣東西了。只送了些蔬菜、雞蛋,量也不大,都在正常的人際交往範圍內。當然了,大家也毫不吝嗇地給她帶了回禮。價值都遠遠超過她送出去的那些。讓謝贇覺得自己有點像劉姥姥。

年三十的中午還是要吃憶苦思甜飯。

謝贇雖然不在隊裡吃,但她還是給張光宗提了個建議,改改憶苦思甜的形式,沒必要沒苦硬吃。難道是嫌以前吃得苦還不夠多嗎?

提醒大家不忘過去苦難、珍惜來之不易的新生活當然是有必要的,但是現在這個搞法根本起不到這個作用。

“憶苦思甜你要分成兩部分來看,憶苦+思甜,咱們之前光憶苦了,哪兒思甜了?”

張光宗心想,光吃憶苦飯就把大家幹廢了,哪還有精力思甜?

但是話不能這麼說,他反問:“你說怎麼辦?”

“首先,把憶苦飯做好吃一點,至少得讓大家吃得下去吧?然後呢,大家多交流,說說過去的苦難,說說近期的好生活,再展望一下未來,鼓勵大家繼續奮鬥。咱們大隊不是也有個文藝隊嘛,讓大家表演一下。憶苦思甜也用不著讓大家真的去吃苦!”

柳樹屯的文藝隊最早是錢高韻拉起來的,她調走以後,文藝隊自己也在練,但是沒了老師指導,大家就有點像無頭蒼蠅一樣了,就在大家想著要不要解散的時候,陳鳳聲來了。

陳同志是個特別有文藝細胞的人,上大學期間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參加工作以後也是單位的文藝骨幹,來了以後沒多久,聽說了文藝隊的事,就把這活攬過去了。謝贇看過他們排練,別的不說,八大樣板戲演的都像模像樣的。很顯然,在教學、組織、調動學員積極性方面,陳同志比錢高韻有經驗。

張光宗聽了她的建議,憶苦思甜飯就做了普通的雜糧窩頭,還配了鹹菜,至少讓人能吃得下去。悽悽慘慘的《白毛女》換成了《智取威虎山》。

大家聚在一起,啃著窩頭就著鹹菜閒聊,倒是有點新年茶話會的意思了。

接下來還有領導發言、優秀社員表彰、文藝隊表演,大家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個下午。

這個憶苦思甜活動謝贇沒有參加,她那天還在上班,而且忙得很。

2月5日,年三十。

排水工程果然沒有幹完。

工地依舊熱火朝天,大家都堅守崗位,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幹。【熱火朝天的工地】 縣領導和公社領導都去工地慰問,謝贇作為宣傳幹事一路隨行,增長了不少見識。

大家住的臨時窩棚五花八門,最有趣的一種是地窖式的,也叫土窩子。

挖一個大約兩米長、一米寬、一米深的溝,裡面墊上乾草,上面用成捆的玉米秸搭成一個斜頂,再蓋上草簾子,留個小小的通風口,這就是一個單人土窩子了。

睡覺的時候鑽進去,裹緊被子,再把玉米秸和草簾子都蓋好,據說保暖效果還不錯,比那些搭在地上的簡易窩棚還保暖。

謝贇他們慰問完就回去了。

家離工地比較近的人也陸陸續續回家了。

說是不停戰,還能不讓人回家吃頓年夜飯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