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適合在這種土壤中種植的作物。他教孩子們如何翻地、播種、施肥和除草。在養殖課程中,趙大叔把孩子們帶到了養殖區,介紹了雞、鴨、豬、兔等家畜的習性和養殖要點。他告訴孩子們要給家畜提供乾淨的水和合適的食物,要注意它們的健康狀況。孩子們興奮地參與到餵食和打掃的工作中,感受著生命的成長。
,!
然而,教育工作的開展並非一帆風順。在課程編寫過程中,紙張嚴重短缺。陳老看著空空如也的紙張儲備,眉頭緊鎖。“沒有紙,我們就用其他材料。”於是,他們開始尋找石板、樹皮等可以書寫的替代品。一些孩子用石頭在石板上刻字,雖然艱難,但學習的熱情不減。
科技課程面臨著材料不足的問題。林陽需要的一些特殊零件很難找到,這使得一些複雜的機械模型製作無法順利進行。而且,在講解一些抽象的科技概念時,孩子們的理解難度較大,林陽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尋找更簡單易懂的方法。
醫療課程受到藥品和醫療裝置匱乏的限制。蘇瑤只能透過圖片和模型來講解藥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學員們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而且,草藥的採集也面臨著危險,有些藥用植物生長在喪屍經常出沒的區域。
農業課程也遇到了麻煩。試驗田的土壤肥力較低,需要大量的肥料來改良。但肥料的來源有限,而且種植的作物經常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趙大叔和孩子們嘗試了各種天然的驅蟲方法,但效果並不理想。
諾億和王婷得知這些困難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諾億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前往更遠的廢墟城市尋找紙張、科技零件、藥品和農業物資。王婷則在據點內鼓勵大家保持樂觀的心態,她對孩子們說:“困難就像我們路上的石頭,我們要把它們踢開,繼續前進。”
探險隊在廢墟城市中遭遇了重重危險。喪屍無處不在,它們隱藏在黑暗的角落,突然發動襲擊。還有一些廢棄的建築隨時可能坍塌,給探險隊帶來生命危險。一次,探險隊在一個廢棄的學校圖書館裡找到了大量的紙張,但同時也被一群喪屍包圍。探險隊員們迅速組成防禦陣型,與喪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們揮舞著武器,與喪屍廝殺。在戰鬥中,有幾名隊員受傷,但他們沒有退縮。經過一番苦戰,他們成功突圍,帶著紙張回到了據點。
隨著新的資源不斷補充,教育工作逐漸回到正軌。林陽利用新找到的零件,繼續教授孩子們製作更復雜的機械。他還製作了一些科技演示道具,幫助孩子們理解抽象的概念。孩子們製作出了可以自動灌溉的小型裝置和能傳遞簡單訊號的通訊裝置,他們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蘇瑤在新的藥品和裝置的支援下,讓學員們進行了更實際的操作練習。她還邀請了一些有經驗的倖存者分享他們在野外應對疾病的方法,豐富了醫療課程的內容。學員們學會了如何在沒有現代醫療裝置的情況下,處理更復雜的病症。
趙大叔和孩子們在試驗田裡嘗試了新的種植方法。他們利用探險隊帶回的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種植了一些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作物品種。同時,他們還在養殖區引入了新的養殖技術,家畜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
隨著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除了孩子們,許多成年人也加入了學習的行列。據點內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人們在閒暇時間都在討論知識、分享經驗。
為了檢驗學習成果,據點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知識與技能競賽。孩子們和成年人分成小組,參加了歷史知識問答、科技發明展示、醫療急救操作和農業生產實踐等多個專案。在歷史知識問答中,選手們對答如流,展現出了對人類文明的深刻理解;科技發明展示環節,各種新奇的小發明讓人眼前一亮,有可以在夜間自動照明的路燈、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簡易交通工具等;醫療急救操作中,選手們熟練地處理各種模擬傷口,準確地使用藥品和裝置;農業生產實踐中,各個小組展示了他們種植的優質作物和養殖的健康家畜。
這次競賽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學習熱情,也讓諾億和王婷看到了教育的成果。但他們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知識需要傳授,更多的人才需要培養。
在後續的教育中,課程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陳老開始引入哲學和倫理道德課程,引導孩子們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道德的價值以及在末日環境下如何保持人性。林陽開設了高階科技課程,涉及計算機程式設計、機器人制作等前沿領域。雖然在末日環境下,這些知識看似遙不可及,但他相信,這些是人類文明重建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