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1 / 3)

於是在正月底,皇帝蕭敏下詔,命沈持出任京兆少尹。

這在當朝是從四品官秩,年俸為四十兩銀。除了俸祿之外,朝廷還會給四品往上的京官一些額外的賞賜,比如夏季用來消暑的百餘斤冰,冬季取暖的五十斤銀炭,逢年過節各地進貢的吃食、土儀等等,待遇還是非常豐厚的。

吏部的任命文書送到翰林院之後,沈持一面笑著接受同僚們的恭賀,一面在心中嘀咕:就是活兒不大好乾,京兆府的各級官職從漢代一直持續下來,是歷朝歷代官員主動辭官最多的位子,唐代杜甫有詩云“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本根。……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1”

詩中說的是唐時京兆尹、少尹的更換頻率相當之高,據有人根據史書統計,詩中的“十年十五人”並不是誇張虛指,而是真的換了這麼多位官員,還都是自己不幹的。無他,幹不下去了。

可見京兆府的差事一直是滾油鍋裡撿金子,刺蝟窩裡摘花,有點難以下手。

無奈沈持還是覺得朝廷給的實在是有點多,他缺錢,人窮志短,這俸祿也還是可以掙的,試試吧。

他安慰自己,京兆少尹的活兒雖不好乾,但他畢竟主抓的是地方治理——京兆府是比較特殊的州府,一般不會有機會直接捲進牽連朝堂大事,保命相對容易些。

事到如今,只能想著不好乾的活兒自有它的好處。不然,還能怎樣,清閒事少俸祿高的官職多的是,這不是不給他隨便挑嘛。

沈持給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設後,接受了吏部送來的少尹官印,拿在手上一看是鍍金的,翰林院正六品修撰的官印是青銅鑄造的,放在一處,少尹官印比起修撰的官印,不僅黃色更顯貴氣,連龜紐的眼部造型看來都更深沉精明,對比下來,六品的青銅官印上的龜紐是有點眼神清澈的。

不得不說,做龜紐的工匠也是個人才,這麼微末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從四品的官袍是緋色的,當朝四品以上官員皆著緋色,只是補子不一樣,四品的是雲雁,取忠貞仁愛之意,上忠貞於君,下仁愛於民,從四品的大雁尾巴上有一抹黑色,正四品沒有,只這一處細微差別。

新舊龜紐,官袍放在一處,似乎見證他從仕途新人到可能是官場老油條的轉變,他在心中呵呵兩聲調侃了自己一會兒,開始做翰林院這邊的交界,以及到京兆府去上任的準備。

沈持高升的訊息一出來,林瑄抽空跑來恭賀他升官:“歸玉兄,我說的怎樣,竹節衚衕好吧,你住進來才多久就高升了,以後還要步步高昇呢。”

從六品官到從四品,看得他都眼熱,恨不得今年加開恩科,讓他去考會試及早登科,一步跨入仕途。

沈持笑道:“是呢,這地方真吉利。”

心中卻道:你哪裡知道我心裡頭緊張成什麼樣子了。

但他不是一個習慣傾訴的人,面上看起來永遠是運籌決勝的模樣。

各衙門官員,然後其他衙門同皇帝哭窮,向戶部要銀子,其他還真沒別的了。

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後,也是掐著點兒,皇帝蕭敏沒耐性聽下去了便找個理由,或者直接擺擺手命退朝,然後拍屁股走人。

百官隨後從太和殿中出來,各回各衙門當值去。

散朝後從太和殿出來,沈持又收到來自老大人們的一波恭賀,然後和京兆尹溫至老大人一道去京兆府。

京兆府在翰林院和六部之後,離得比較遠,他在街上騎馬慢慢走著,一路主要是等溫至,溫老大人真不辜負他的姓,溫吞吞的,極慢,沈持在後面總想抽拉他車的馬兩鞭子。

就這樣一路晃悠到京兆府衙門,沈持被凍得不輕,在考慮以後要不要換馬車上朝。

到了京兆府才知道,不光該有兩位的京兆少尹空缺多年,連底下應有的功曹、司錄、司戶、司倉參軍等該有的掌各項事宜的七名參軍都只有四名,缺仨,連專門緝捕盜賊的法曹參軍都沒有,一個蘿蔔填好幾個坑,比想象的還不好乾。

且看京兆尹溫老大人的意思,也不打算再找皇帝或是吏部要人了,就讓沈持一人來挑大任。

沈持:還真看得起我,呵。

“沈大人,咱們這就破案,抓人?”溫至讓司倉參軍——掌租調、公廨、倉庫、市肆等民生事務的錢前抱來一堆案卷,全是新鮮的,賀俊之離開京城之後發生的偷盜案件。

薛家的放在第一卷。

沈持問道:“溫大人,抓了人之後,又該當如何?”

溫至開始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