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討厭早起,恨不得在床上睡到天荒地老,可是沒辦法,她不能不聽向遠的話。

向遙從小就怕向遠。也許是因為她們的媽媽死得早,長姐為母,向遠從小處事靈活果敢,早早地就是這個家裡的頂樑柱。她們的父親向雲生早年是城裡的知青,後來娶了村裡的姑娘,生了孩子,也就甘心在這裡落地生根。

向雲生年輕時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看過不少書,能寫一手好字,還會拉二胡,加上長相端正,不知吸引了多少村裡的姑娘。最後成為他妻子的人,也就是向遠、向遙的媽媽,是遠近鄉鄰中出了名的俊俏靈巧的女子。向雲生和妻子婚後情投意合,在明知妻子不可能得到進城名額的情況下,他把自己回城的機會也放棄了,自願做一輩子的泥腿子,這一度成為村裡的一樁佳話。向遙也對自己父母的感情嚮往不已,也許對此不以為然的只有向遠。

在向遠看來,父親向雲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連挑一擔水也要一步三搖。媽媽還在的時候,這個家裡裡裡外外都是女主人操持。因為家裡勞動力少,地裡能刨出的東西不多,向遠小時候,她們一家始終是村裡最窮的。她永遠記得那個黃昏,剛產下一對雙胞胎弟妹後不久的媽媽咬著牙,白著一張臉下地挑水,濺出來的水灑了一路,而向雲生則坐在家門口的樹下咿咿呀呀地拉二胡。他閉著眼沉醉其中的神態讓小小的向遠無比憤懣,她恨不能立即長大,全身都是力量,好接過媽媽肩上的擔子,再扔掉那把惹人煩的二胡。

第二章 一夢太長(3)

然而,媽媽即使再能幹,看向門口那個男人時的眼神分明也是沉醉的。

向遠理解不了那種沉醉。

她從小就覺得父親是一個只會風花雪月的無用之人,在她十歲,向遙、向迤四歲的時候,媽媽一病不起,最後撒手而去,她的這種想法便更是根深蒂固。她堅信如果不是生活這麼艱難,媽媽不會走得那麼早。而媽媽在病中的時候,那個男人除了抓住妻子的手痛哭失聲,什麼都做不了。不過是感冒後併發的肺炎,因為沒錢進醫院,就這麼在家拖著。這不大不小的病要了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女人的命,也讓向家的三個孩子失去了媽媽。

妻子死後那幾年,向雲生一直沒能從喪妻的悲痛中緩過來,他拉二胡的聲音越來越悲切動人,酒也越喝越多。當時,村裡的長輩也有給他說媒續絃的,他冷笑一聲,毫不猶豫就拒絕了。人人都贊他是個痴心人,可家裡的日子卻更難過了。向雲生總對兒女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他從不考慮兒女上學的錢從哪裡來,家裡揭不開鍋了又該怎麼辦。十來歲的向遠只好經常帶著弟弟向迤四處向相熟的鄰居借錢借米。向遙從小面皮薄,她跟向雲生一樣,是不情願做這種事的;只有向迤,他自幼跟在長姐身邊,向遠去哪,他就跟去哪。鄉親們見她們可憐,加上向遠懂事機靈,向迤乖巧聽話,都是惹人疼的孩子,所以儘管家中也不富裕,但總肯接濟一些。

對他們一家最好的要數住在村尾的鄒家嬸嬸。媽媽不在後,向遠姐弟身上的衣服都是鄒家嬸嬸在縫縫補補。向遠也聽過一些閒話,村裡好事的人都說,鄒家嬸嬸沒有出嫁的時候就看中了向雲生,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向雲生結婚後,她就嫁給了當時村裡的另一個姓葉的知青。生了一個兒子之後,姓葉的知青返了城,臨走前,對方吞吞吐吐地提出了離婚,她沒有為難,一口答應了。沒多久,她帶著兒子改了嫁,後來的丈夫姓鄒,兩人也一起生了個兒子。又過了幾年,城裡的前夫帶走了大兒子,她就守著後來的丈夫和小兒子繼續過,對向遠姐弟的關心卻是一直沒有改變。

那些流言的含義向遠多少是懂的,可她不管這些。在她看來,那些捕風捉影的流言和感情一樣,是虛幻的,但是鄒家嬸嬸對她們的好卻是實在的。她甚至願意相信善良能幹的鄒家嬸嬸幫助她們一家,不是為了戀著她那無用的父親,而是因為嬸嬸信佛。向遠不信佛,可她對信佛的人都有種莫名的好感,為了什麼,只有她自己知道。

就這樣,靠著鄉鄰的接濟,向遠的孩童時代艱難度過,好在也上了學——村裡很多女孩子都不上學。只有在這點上向遠感激父親,他雖沒有錢,卻也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從能下地的年齡起,向遠就是家裡幹農活的主力,可她畢竟年紀小,又是女孩子,能做的終歸有限。好在城裡人來這裡的旅遊風颳起之後,小村莊的外來人越來越多,於是她第一個打起了從遊客身上賺錢的主意。初二的時候,她給城裡人帶路,到後山走了一圈,賺了有生以來第一個十塊錢,半夜捏著都睡不著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