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 (轉載)(3 / 7)

小說: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經過長期的內戰,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muawiyah,600-680年)奪取了哈里發的寶座,開創了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umayyad)王朝。當政權得到鞏固後,倭馬亞王朝全力推動擴張戰爭,穆阿維葉成為哈里發不久,就向東、西、北三個方向派出了自己的軍隊。

在東方,阿拉伯人於664年佔領阿富汗(afghanistan)地區,然後分作兩路,北路軍侵入中亞,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爾(pamier)遇到中國軍隊才停下腳步。南路軍攻入印度河(indianriver)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北方,阿拉伯帝國的兵鋒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由於拜占庭帝國的頑強抵抗,阿拉伯人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哈里發征服拜占庭的野心終究未能實現。在西方,阿拉伯人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在非洲北部最後的駐軍,佔領從突尼西亞(tunisia)直到摩洛哥(摸o)的廣袤土地。阿拉伯帝國使非洲的柏柏爾人(berbers)歸依了伊斯蘭教,並以他們為主力組成軍隊,跨越直布羅陀海峽(gibraltarstrait)進攻西班牙(spain),征服了日耳曼人(teuton)的西哥特王國(visigothiekingdom)。732年,哈里發的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pyrenees),進攻法蘭克(frankish)王國,在普瓦提埃(poitiers)附近被法蘭克人擊敗。

至此,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征服運動終於落下帷幕。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成果:

正統哈里發和倭馬亞王朝的大規模擴張運動,為阿拉伯帝國開闢了遼闊的疆土。到8世紀前半葉,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和帕米爾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開灣(bayofbiscay),南自尼羅河(thenile)下游,北達裡海(caspiansea)南緣,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土地,成為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斯蘭教的擴張。在被征服地區,非伊斯蘭教徒並沒有被強迫改變信仰。事實上,阿拉伯統治者往往並不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民改信伊斯蘭教,因為阿拉伯帝國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的賦稅,要比向穆斯林徵收的高,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蘭教,則意味著阿拉伯帝國的財政收入將大大降低。

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阿拉伯帝國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哈里發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聯盟的酋長,而是一位東方的神權君主。他的權力不再依賴部落的支援,而是建立在官僚體系和常備軍的基礎之上。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

政治

除保持伊斯蘭教神權統治原則外,阿拉伯帝國大量吸收以拜占庭帝國為主的其他文明國度的制度,形成一種伊斯蘭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政體。

阿拉伯帝國的繼承製度既不同於中國的冊封制,也不同於西方的長子繼承製或是被某些地方所採用的幼子繼承製,而是一種被伊斯蘭世界所普遍接受的長者繼承製,即由皇族中的現存的最年長者繼承。由於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一個新皇位的繼承者往往要將其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殺掉或將其關在自己的寢宮中,數十年不見天日。這樣極易造成王位潛在繼承者的心智扭曲或是知識匱乏,最終造成哈里發的素質低下,無力治國的局面出現。

元首―哈里發

中央官制―軍政官員、稅收官員、宗教官員

地方官制―五大行政區:總督(軍政官員)、稅務官、法官(專司穆斯林案件。非穆斯林由各自宗教領袖負責)

經濟

出產:

富饒的兩河流域為帝國提供了充裕的產品,主要作物包括小麥、大麥、稻米、椰棗和橄欖。在阿撥斯王朝期間,耕地面積和產量由於灌溉工程的發展而得以大幅增加。

此外,各省還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來自努比亞的黃金、興都庫什山脈的白銀、伊斯法罕的銅以及中亞和西西里島的鐵,還有帝國境內豐富的寶石蘊藏。

在工業方面,各地出產製造的亞麻布、棉、絨毯、陶器等製品(有時還有絲綢)既有利於本地消費,又有利於出口。阿拉伯人還從在751年怛羅斯戰役中俘虜的中國戰俘那裡學會了造紙術。

商貿:

商業在阿拉伯帝國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