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很簡單,對喪屍兩側進行密集炮火打擊,將所有迫擊炮拼命的轟,只留中間一大片區域不轟炸。
指揮型喪屍的反應,跟漂亮國大兵一樣,下意識的躲避炮彈,將喪屍主力往中間匯聚。
迎接它們的,是輕重機槍的輪番掃射。
當對方反應過來,分散陣型的時候,等待它們的是密集的步槍點名。
可惜,與先輩們出現同樣的問題。
彈藥不足!
要是能有足夠的彈藥供給,哪怕一營和火力營加起來只有五百人,以胡剛的戰術指揮水平,絕對能耗死這群喪屍!
劉松濤將一切暗自記在心裡,這些戰術連團長和副團長都不曾用過!
全營都知道,張團長是玩兒陷阱的好手。
但是,團長指揮戰術,基本靠吼。
至於戰術安排,不聽不學也不會……
孫嘉陵是一板一眼的一線指揮官,能把計劃執行到分秒的地步。
然而,他在戰術的靈活運用和運動中作戰能力,明顯不如老辣的胡剛。
他們都有各自擅長的東西!
劉松濤作為一個局外人,將一切看得很清楚。
劉松濤的小動作,當然瞞不過打了半輩子仗的胡剛。
不過,胡剛也沒有藏私,有意無意的還解釋了兩句,讓劉松濤聽得更明白。
到了後來,胡剛索性拉出一個十幾人的,連級以上的軍官小課堂,以實戰的方式,現場教學,給學生逐條分析戰術部署和核心要點。
這一刻,他似乎又一次當回了軍校教官!
戰場,就是他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