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運銷區域、運銷重量和鹽價,編立引目號簿,每引一號,前後兩券,後券稱引紙,商人繳納包括稅款在內的鹽價領引,憑引支鹽運銷。到清朝,產鹽省份專設鹽政、運使等官辦理鹽政事務,發引時收繳的手續費,也稱作鹽引,每引鹽二百斤,提引銀三兩,這鹽引一項不是個小數目,兩淮鹽政每年至少要收繳二十多萬兩,多時達五十餘萬兩。
3、江春,字穎長,號鶴亭,又號廣達,歙縣江村人。家世業鹽,寓居揚州,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
江春富埒王侯,熟悉鹽法,精通商務運籌,練達多能。在江春擔任兩淮總商的50年中,兩淮鹽業達到鼎盛,深得乾隆皇帝的器重。
4、盧見曾(1690…1768); 字抱孫,號澹園,別號雅雨山人,清山東德州人。雍正三年,出為四川洪雅縣知縣。累官至兩淮鹽運使。告歸。刻有《雅雨堂》叢書,著有《金石三例》、《出塞集》等一批頗有影響的著作。後因兩淮鹽引案獲罪,終死於獄中。
5、羅聘:揚州八怪之一,(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四年,羅聘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
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遊近10年,後因囊中羞澀而返里。返里後,仍以賣書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