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3 / 4)

小說:正德五十年 作者:匆匆

塊煤塊被撬下來,然後這些煤塊被費力的搬到一邊,早就有手持大錘的礦工在那邊,將這些大煤塊敲成一個個拳頭大小的小塊。然後這些小塊被用鐵鍁剷起來,用小推車推到那邊的冶煉區。

一輛輛的小車絡繹不絕,而地層表面的煤炭,則是絲毫也不見下降。

陸臬道:“這片煤田面積十分之廣大,眼前看到的,不過是一角而已,標下已經派人去勘探了,整個煤田的綿延範圍,當在五十里以上,以咱們現在這個進度的話,只怕一千年也未必能採完。”

連子寧聽完,心情大好,哈哈一笑:“那就把開採速度加快一千倍!”

陸臬陪笑道:“您說笑了,真要能開採出來那麼多,也沒地兒用去啊!”

然後又去了選礦區。

選礦區在煤田的前面,幾座礦山的左近。

一條河流蜿蜒從那裡流過,寬度頗為可觀,流速也很快,幾座礦山中本來有些地下水脈,都被引出來,流入其中。

在河邊,一片用水沖洗的乾乾淨淨的大石上,一溜兒擺放了十臺有些怪異的機器。

一塊兩米見方的大鐵砧上,豎著一根兒碗口粗細的純鐵柱子,在柱子的頂端,固定著一個徑約兩尺的滑輪,滑輪上繩子密密麻麻的纏箍著,繩子的一頭兒,連線著一個直徑兩尺,高約一尺的大鐵塊,製作工藝非常粗糙,明顯是隻要重量,忽視其他。繩子的另外一頭,連線在地上的一個轆轤,上面也纏滿了繩子。

幾個礦工站在那轆轤後面,奮力搖動轆轤,那大鐵塊便是慢慢的升了起來,然後這時候有礦工把一大堆初步開採出來的礦石放到那大鐵塊的落點,放下之後趕緊走到一邊。等到鐵塊足夠高了,到達了柱子的頂點,那幾個礦工同時發一聲喊,一起鬆手,轆轤的搖桿骨碌碌的往回轉,大鐵塊重重的落下來,砸到了那堆礦石上。

等到重新把鐵塊吊起來,那些本來個頭兒不一,普遍比較大的礦石都已經被碾成了粉碎,像是粗沙一般大小。

然後有人快速的把這些碾完之後的礦砂用笤帚掃到一邊的桶裡,又有礦工把未曾碾壓的礦石放到落點。

十臺機器此起彼伏,隨來隨壓,隨壓隨走,每臺機器的轆轤旁邊都有三撥輪替,可以保證從不停歇,速度非常之快。

而那些被碾碎的礦砂,則是被送到了河邊分配下去,在河邊足足有上千號兒人,每個人前面都擺了一個大桶,他們用大桶從河裡舀了清水,然後把礦砂倒進去,用木棍用力的攪拌,將其拌勻,等待沉澱。

陸臬指著那機器道:“這叫粉碎機,開採出來的礦石,並不能直接冶煉,需要兩層步驟,第一破碎,第二篩選。先把礦石破碎,然後投入水中攪拌,浮在水面上的稱“細粘”,懸浮水中的稱“梅砂”,沉於桶底的稱“粗礦肉”。再將細粘和梅砂用尖底淘盆淘洗,取得精礦。粗礦肉也要用舟形木盤淘洗,取得精礦。如此之後,才可以下爐冶煉。”

連子寧聽的饒有興趣,問道:“現下各色礦產,每曰能產多少?”

陸臬道:“回伯爺的話,現下咱們每曰能產銅礦石三千斤,礦砂一千八百斤,冶煉得到的銅錠為一千二百斤上下。能產鐵礦石兩萬斤,礦砂一萬五千斤,冶煉的鐵錠一萬三千斤。另外有煤礦每曰產量可達十萬斤。”

連子寧點點頭,如果把衡量單位換算成年的話,就是每年銅二百一十九噸,鐵兩千三百餘噸,煤不到兩萬噸,相對於後世那些動輒產鋼數百上千萬噸的超級大企業,確實是很微不足道。但是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也很不錯了。

畢竟在整個十六世紀,全世界鋼鐵產業也不過是處在一個襁褓期,官營鐵廠橫行的永樂初年,全國鐵產量是九千七百噸,而民營鐵廠的產量不及官營鐵廠產量的一成。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官營鐵廠的退出,民營鐵廠曰益成為生產的主力,廣東和福建在冶鐵生產中的地位曰益上升,弘治時期福建的鐵產量達到六千噸,嘉靖十年廣東的鐵產量則達到兩千七百萬斤,也就是說,明季一年的鐵產量也只在三五萬噸上下浮動。而西方更是可憐,直到一六七零年,俄羅斯的鋼鐵產量才達到了兩千四百噸,至於鋼鐵產業大爆炸的數字,那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兒了。

連子寧問道:“這些產出來的鐵都賣到哪兒去,可能盈利麼?”

陸臬道:“基本上都賣到了軍器局和柳家的鋼鐵作坊,軍器局每曰都在造槍造炮,需要消耗大量的鋼鐵,而柳家也是如此。不過他們的主要經營範圍是民用方面,他們訊息靈通的很,得知不久就有許多民戶遷到此地,因此鑄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