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3 / 4)

小說:正德五十年 作者:匆匆

來說,已經不啻於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於他們來說,二十六里的距離,是荊棘遍佈的,充滿了無數的危險未可知。

所以這個距離,已經足夠產生一個生意上的銜接點。

所以最早,馬橋鎮這裡就是一個供漁民們和農民們互通有無的小漁港而已,不過後來,慢慢的名氣也有了,於是四里八鄉的老百姓都過來做買賣。而這一線商機,也顯然是讓那些來自關內和南邊兒府縣的商人們給捕捉到了,這些商賈們趕著大車,商隊帶來了布匹、食鹽、工具、農具、鐵器、上等傢俱等等農民們所必須用到但是又無法自產的東西。而他們則是收購那些松花江特產的鮮美江魚,山上的山參,農民們打的獸皮等等。

運回南邊兒,這就是能賣出大價錢的稀罕物。

於是慢慢的,這裡便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鎮子,鎮子上面酒樓客棧一應俱全,一條主街上綢緞鋪、布莊、野山貨店應有盡有,總能有五六百戶人家,三千來口百姓,在東北,算得上是一等一的繁華之地,也只次於那些城市而已。

之前女真襲邊,京軍北伐,幾次三番的大仗打下來,這裡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周圍的村子裡的百姓都逃難去了,更別說這些住在鎮子上略有些資財的人家。來自關內的商人早就拖家帶口的逃了回去,那些不是關內的,只好往南,一路往南,逃得越遠越好。

馬橋鎮被大軍幾番肆虐,已經是成了一片廢墟。

不過民間的反應也是最靈敏的,他們對於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所在的那種眷戀,是後世已經習慣了漂泊和移居的人們所不能理解的。在武毅軍喜申衛一戰大敗女真,鼎定了松花江以南的戰局之後,那些聽到了訊息的百姓們便是紛紛的趕了回來,重建家園。

之後連子寧的一系列的政策手段——重新劃分耕地、建立完善的統治秩序、免除一年賦稅、免費提供糧種農具甚至是耕牛——都使得這裡重新恢復了安寧和平靜,也開始煥發生機。

再往後,等連子寧平定了松花江將軍轄地內部的叛亂,重新暢通了商路之後,來自關內關外的商人們便又重新了回來——商人逐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的膽子通常都會變得比較大,更何況武毅軍威名赫赫聞達於天下,他們對武毅軍也是相當有信心。

經過了一年多的休養生息,鎮子上又是重新恢復了繁華,或者說,比以前更加的繁華!

因為鎮遠府可是完全是一座兵城,裡面既沒有集市更不會有自己的產出,其中的數十萬大軍以及數量龐大的後勤人員的吃喝拉撒都是武毅軍統一規劃解決的。而這幾十萬人的耗用,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明朝史書中寫到過,大明洪武末年,每天從南京城中往外運出去的熱翔就足足要用上千輛大車來拉。

鎮遠府雖然達不到這等程度,但是也差之不遠了,他們每天所耗用的物資,所產出的垃圾,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物資,自然都是就近採買,而那些髒活累活苦活,武毅軍士卒們自然是不會幹的,於是又衍生出來無數個就業崗位。武毅軍在民間評價甚好,從來沒有仗勢欺人或者是剋扣工餉不給的情況出現,這等口碑之下,自然是都願意給武毅軍幹活兒。

距離鎮遠府不過是三十里的馬橋鎮,就是最大的受益者,這裡是武毅軍進行物資採買的中心,每曰都能見到不少穿著武毅軍軍裝的人在此進進出出,向從這裡通向武毅軍南門的大路上,各種運送物資垃圾的車隊更是絡繹不絕。甚至武毅軍後勤總部還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分支衙門,有專員在此駐守。

而這些時曰,更有不少商隊聞著玉米成熟之後的氣息而來,使得這個鎮子變得更加的繁榮——有那麼多的大糞肥田,這裡的玉米長勢也是格外的好。

已經是深夜了,整個鎮子已經是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只有有的院子裡還透著火光,傳來一陣陣的絲竹之聲。那是一些頗有些身份商賈請來了戲班子,說不定是在宴客。

鎮子最繁華的兩條大街的交匯十字處,這裡是鎮子的中心地帶,幾乎所有的商鋪都坐落在此處。

在這個十字街口的西北角,是一溜兒十來間極大的鋪面,這會兒已經是晚上了,都上了門板,在上頭掛了四個大大的黑底兒金字兒的匾額,藉著掛著的八個大紅燈籠透出來的光芒從左往右看,分別是王記生藥鋪,王記醫館,王記山貨店,王記布莊。

很顯然,這四家店面都是屬於一個姓王的商人的。有這麼四家鋪子,在這馬橋鎮上,已經算是一等一的上等人家。

門板看上去已經是有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