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中葉開始,明朝開始走向衰落,內憂外患不斷,統治者日益昏庸**。m.x此時,一部分具有政治敏感性計程車大夫已感到大廈將傾的末世危機感,他們懷抱憂國憂時之志,然個人之能力畢竟有限,因而他們自發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一個政治影響力巨大的團體東林黨。
“東林”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是在萬曆三十二年(1604)。但事實上,東林核心人物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在此之前便已名聞遐邇。一般都把東林之始定在萬曆二十一年,但也有人認為,東林之始可追溯到萬曆初年張居正的奪情之爭。
萬曆二十二年,因爭國本觸犯神宗,及參與會推閣臣王家屏,顧憲成、高攀龍先後被貶斥回鄉。他們潛心學術,崇尚實學,並開始致力於講學。至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與其弟顧允成以及高攀龍、安希範等合力修復東林書院。此後,在聚眾講學中,他們大力倡導“經世致用”之學;反對“空言之弊”,提倡“講”“習”結合的新學風。他們把讀書、講學和關心國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種新學風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及在朝廷任職的政治官員(**星、李三才、楊漣、左光斗等)。由此,東林名聲大振,而東林書院實際上又成了一個社會輿論中心。作為一個學術團體、學術派別的東林學派,又逐漸擴大而形成一個政治派別,被政敵斥之為“東林黨”。
東林黨成員,一般均出身於江南中小地主家庭,其骨幹分子大多為罷官廢吏,秀才處士。他們之中有的人後又再度為朝廷啟用,但大都宦途坎坷,任期短暫。
由於東林黨人多系江南地區計程車大夫,他們必然要反映江南各階層的政治經濟利益。萬曆末年,江南商品經濟已較為發達,江南地區地主與商品經濟聯絡極為緊密。東林黨人多系中小地主,商人亦為數不少,顧憲成,高攀龍即為商人家庭出身。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反對礦監稅使,提倡“官民兩利”等,一是因為他們“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極高的道德責任感,二來也是他們的階級屬性使然。
東林黨最基本的宗旨是道德濟世,主要是透過書院講學,培植儒士群體意識,以此諷議朝政,針貶時弊,參與國事,一方面企求重提學術思想上的道德傳統,重樹道德倫理上的嚴格標準和絕對權威,另一方面針對現實問題,試圖對社會作某些改造。
東林黨人認為,當時最大的現實問題就是道德論理問題,而且東林人士認為要拯救危局、解決危機,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復興道德,並以宗教般的熱情去以道德濟世。正因這一共同的價值認同和相似的的學術淵源,東林黨人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形成這一強大的團體。
東林黨的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書院建立之前,顧憲成等一批後來成為東林骨幹的年輕官員,在建儲、稅監、會推閣臣、京察等問題的論爭中,嶄露頭角,取得一定的個人資本和社會名聲,此為第一階段;萬曆三十二年,東林書院建立,顧、高等人以書院為大本營,研習道德學問之餘,往往“裁量人物,出位論政”,最典型的就是推舉李三才入閣之事,天啟初年,東林黨人復職並主持了許多重要職位,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同時力圖清算前案,這是第二階段;“東林”與“非東林”兩大派系的對立與黨爭愈演愈烈,由於得到熹宗的支援和信任,魏忠賢的閹黨在這場鬥爭中取得勝利,大批東林人士慘遭迫害,這是第三階段。
東林黨參與的重要政治事件主要包括:
一、建儲之爭。建儲之爭歷時十幾年,幾乎可以說是萬曆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在這場政治鬥爭中,東林黨的骨幹們脫穎而出,贏得過人的聲譽和大批的支持者。在這群日後成為東林骨幹的年輕官員們看來,萬曆皇帝對他長子的偏見(這種偏見導致他偏袒他的第三子繼位)是不合乎道德,不合乎禮儀的。事實上,早在張居正奪情風波中,這些官員們就已顯示出強烈的道德責任感,他們反對、抨擊一切違背儒家正統的行為。在建儲事件上,他們的反應更加激烈,當萬曆皇帝對他們的行為予以懲罰時,他們相互援助,透過輿論手段不斷進行反擊。由於東林黨人把個人道德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因而皇帝的懲罰對他們並沒有起到懲戒作用,在他們看來這反而是對他們道德的褒獎。東林黨人最終成功阻撓了萬曆皇帝改變繼位順序的企圖,但也正因如此,萬曆日漸消極,對朝政幾乎放任不理,明末頹勢也就愈發明顯。
二、考察和任用官吏之爭。明朝對官吏進行定期考核,有京察和外察兩種。考核決定著這級官員仕途升降,因而也是各個黨競爭的主要場所。在歷任首輔之爭及李三才任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