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聲響,同學們也都很默契,偌大的教室,那一刻靜得出奇。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韋莊的《浣溪沙》,老師誦著詩,真好似書中走出的溫潤如玉的白衣卿相。
老師卻讓大家把書都收起來,“這節課不想講現當代文學了,同學們來聯詩怎麼樣?”
同學們欣喜叫好,“老師,我們的主題是什麼呢?”
“那就以雨、寒食或是清明為題,想到了就起來誦讀,同學們一個一個接下去,好不好?”
“寒食節最著名的詩當然是這首”,安無恙的前座先發了言,“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很好,還有什麼詩寫寒食的?”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李清照的《浣溪沙》,怎麼回事兒,安無恙的舍友幾個全想一塊兒去了,可是柳清書最快站了起來,搶先給說了。
“非常好,玉爐殘煙,柳枝生綿,春光淡蕩,這是李清照還未出閣時所作,這詩中的意象正和你們中文系的女孩子一樣美好。”
安無恙舉手,“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好詩好詩,正趁時節,周邦彥的《瑣窗寒》,羈旅之思,懷鄉之念,現實、回憶和詩人假想回鄉的想象全部結合在一起。遊子他鄉為客,休對故人思故國...”
同學們在底下齊聲和道: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