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蘇南地區重新囤積彈藥,後勤部早就已經開始限制其他方向的彈藥補給,而把大部分彈藥都放在了蘇南地區上,基本上福州兵工廠下屬各工廠的軍火彈藥一下生產線,就立馬裝船然後運往上海,然後透過鐵路運送到南京、鎮江、杭州各重點地區。基於福州兵工廠直屬兵工廠的產量不能滿足國民軍的需求,現在福州兵工廠已經對廣東兵工廠進行技術升級,改名為廣州兵工廠,主要進行彈藥的生產,以及維修槍械。原先的江南製造局和金陵製造局合併為上海兵工廠,上海兵工廠的技術能力要比廣州兵工廠好很多,調工裝置更新調整和技術升級後,已經建立了一條12式步槍的生產線和相應的彈藥生產線,另外之前的江南製造局也是造炮的,說起底蘊來比起福州兵工廠直屬的火炮廠還要強一些,不過由於整體規劃的需求以及海軍極力要求,上海兵工廠已經進行技術更新,主要準備生產海軍用炮以及大口徑的彈藥。
這些兵工廠的全部產量加起來,才能堪堪滿足國民軍的龐大需求。
“司令,這是參謀部做出的最新計劃。”袁方拿著參謀部討論出來的作戰方案遞給陳敬雲。
陳敬雲仔細看過後,抬頭道:“看來軍隊上下同仁還是很樂觀的嘛!”
這個作戰方案的確是有些樂觀了,比如參謀部一致認定,蘇南地區現有的五個師已經足以完成防禦作戰,哪怕北洋軍繼續增兵一個師也沒有問題,要知道想的北洋在津浦線上的各部隊已經休整恢復過來來了,畢竟國民軍忙著休整的時候人家也沒閒著。江北的第五師和第七師然後在加上戰事一爆發肯定會南下參加作戰的第三師和第二混成旅,屆時北洋軍在江北地區就會有三個師加一個團的兵力,而北洋軍的一個師人數和火炮都要比國民軍多的多。國民軍五個師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人左右,而北洋軍三個師加上一個混成旅也是五萬人出頭了。也就是說參謀部認為國民軍能夠抵禦同等數量乃至更多數量北洋軍的進攻。
甚至還提出說進行主動渡江作戰,實行主動防禦xìng質的進攻,渡江打擊北洋軍,而這同樣是在不增援的情況下進行。如果說防禦作戰還好的話,那麼主動渡江進攻同等數量的北洋軍還能取得大勝,這點連陳敬雲自己都有些不太相信的。
袁方道:“請司令放心,參謀部根據上一次和北洋軍交戰的情況,再綜合我軍擁有海軍艦隊和空軍的支援,在蘇南和江北地區交戰的話將會佔據極大的優勢!”
這說的也算是事實,上次蘇南戰事中,海軍出力甚多,尤其是前期封鎖長江,後期對沿岸部隊進行火炮支援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而這一次參謀部顯然也是預想著複製上一次的成功先例了,但是北洋軍又不傻,沿岸裡會被海軍火炮所傷,他們往後撤十幾裡就行了,用不著冒著海軍的火炮和國民軍作戰,哪怕退一步,北洋軍直接退出江北拒收滁州的話,那麼國民軍海軍就只能打醬油了,總不能讓軍艦游上岸去和陸軍打仗不是。
同樣基於差不多的理由,參謀部對防禦作戰和渡江進攻江北都很樂觀,但是對繼續北上作戰卻是保持了悲觀態度,一方面是失去了海軍支援,而另外一方面北洋軍退,國民軍進的話就會拉長國民軍的運輸補給線,而為了保證鐵路運輸線不會遭到破壞,必須留下相當部隊來駐守各要點,同時津浦線經過安徽地區,而控制安徽和江西的國民黨卻是和國民軍不怎麼友好的,難保他們不會突然和北洋軍聯合起來,如果國民軍主力正在前線和北洋軍激戰的時候,國民黨的軍隊突然東進的話就麻煩了,到時候前線的國民軍就會失去後勤補給的生命線,慘敗已經是可以預料的了。
儘管孫文和黃興等革命黨人和袁世凱聯手的可能xìng很小,但是任何事情都會發生的,參謀部必須考慮到這一方面,所以就必須在後方留守相當的部隊,包括南京,江北以及鐵路沿線。如此一來,能夠參與前線作戰的部隊數量就會少很多,這也是參謀部為什麼認定進行北伐的話,一定要增派援軍的理由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增援而去的部隊並不是和北洋軍交戰,而是用來防備革命黨人,保證前線部隊的補給線乃至退路的。
“作戰計劃已經事先對徵求了前線部隊的意見,沈綱和馬成等前線將領的意思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在江南和江北作戰,問題是不大的,如果繼續北上的話就要慎重考慮了。”
陳敬雲放下了作戰計劃後,道:“既然參謀部已經拿出了這份計劃,其中細節方面再好好的修繕用作備份方案。至於北伐一事,稍候再議!”
雖然說按照這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國民軍和北洋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