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旅的旅長和副旅長几乎都是互相不對路的,此舉自然是為了牽制軍中主要將領。
當陳敬雲在福州忙著擴軍,訓練軍隊,調派部隊的時候,湖北那邊的戰事似乎平靜了下來,段祺瑞剛到達湖北就是下令停止炮擊武昌,同時和黎元洪開始秘密接觸,前幾天鬧騰著說湖北失陷在即的訊息也逐漸沒了聲息。
而南京那邊,戰事卻是越來越激烈,經過將近半個多月的準備後,徐紹禎終於發動了對南京的總攻,守衛南京的張勳也是頑固性子的人,雖然兵力處於劣勢卻依舊頑抗不退,對南方聯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期間黃興到達南京,想要接替指揮權,可是沒有迎來預想中的歡迎,反而是冷言冷語,這讓他鬱悶不已,而後乾脆也就不閉口不談了,一心聯絡孫文,勸孫文早日回國。
可孫文還在國外‘籌款’呢!說短時間內回不來,並拜請國內革命志士諸君要英勇奮戰,早日推翻滿清。
面對孫文的推遲,國內的一眾民黨高層極為不滿,宋教仁甚至對隨行人員發牢騷,就差沒直接罵孫文怕死不敢回國了。
第一卷 第六十章 蘇浙局勢(三)
由於前幾天馮國璋不顧袁世凱的暗示,一舉拿下了漢陽,同時炮擊武昌準備徹底攻下武漢三鎮。這讓馮國璋得到了朝廷封爵的同時也讓袁世凱大為惱火,當天就把馮國璋撤職,表面上看是調任禁衛軍總統官,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從這個看似平調的任職中看出老袁的心思來。
當段祺瑞到達湖北後,更是第一時間就停止向武昌炮擊,同時停止了對武昌的攻勢,這讓提心吊膽,已經逃出都督府避往武昌郊區的黎元洪鬆了口氣。
十一月三十號,南方各省代表到達漢口英租界召開第一次會議。這個會議有點意思,當時漢口已經被北洋軍拿下多日,但是南方各省的代表竟然還去漢口召開第一次建國會議,而且會議地點竟然還是英租界,這種看似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也只有清末民初那會才能出現,換成任何一個年代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奇葩的事情。
於此同時,瞭解老袁心思的段祺瑞一方面和黎元洪秘密接觸,商議停戰和談事宜,同時英國人這時候也是插了一手,向武昌方面派出了使者,說是願意當中間人調停雙方戰爭。
英國人的舉動自然和袁世凱有關係,自從二十七號那天馮國璋貿然攻下打亂了袁世凱的戰略規劃後,袁世凱就越發覺得事情有脫離自己掌控的危險,所以他也不想繼續拖下去,想要早日把和談的事情確定下來。袁世凱的想法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援,尤其是西方列國的支援。
對於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甚至是現在的俄羅斯來說,一個虛弱而穩定統一的中國對於他們而言是有利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中國榨取最大之利益,還不用浪費一兵一卒。如果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比如像現在這樣的南北內戰,西方各國都是覺得有心無力,想要插手吧,歐洲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一兵一卒都是寶貴的哪裡有功夫管遠東地區啊。不插手吧,一個分裂混亂的中國對於各國在華的商業經濟利益是極為不利的,英國公使朱爾典已經得到了一份簡單的商業報告,報告中稱英國商人在華的經濟活動受到了這次內戰的極大損害,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讓英國商人受到了高達百萬英鎊的商業損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的話,損失還將繼續上升。
現在歐洲大陸局勢緊張,各國都在大肆擴軍備戰,就連遠在美洲的美國也不甘落後,一艘艘的戰列艦連線下水。歐洲局勢如此緊張,使得各國的外交軍事中心都關注在歐洲方面,就連俄國也不例外,加緊了西線的備戰。
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動盪的遠東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各國儘管在歐洲等地區拔刀相對,但是遠東地區對待中國問題上卻是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國公使就是連線聚會各種酒會,然後口頭上達成了一致並共同宣佈了中立。
並著手阻止這場戰爭,這個從各國支援袁世凱復出組閣就可以看出來,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是個強力人物,是統一中國之唯一人選,最適合的在華利益代理人,至於清廷的滿清貴族早已經被他們所拋棄了。
可是袁世凱是個梟雄,如果說前期還打算依靠這場武昌起義復出掌管權力的話,那麼現在的袁世凱已經不滿足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了,他想要更高的位置,是皇帝,是大總統,這兩者在袁世凱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名字不同。
袁世凱的這種心思造就了北洋軍行動遲緩,遲遲不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