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正兒八經的海軍四大強國,自詡只排在英美日之下。而且非常關鍵的是中國在二十年代後就是設計建造了舜帝級戰列艦,雖然其中的動力系統以及艦炮等關鍵裝置都是從美國進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已經具備了建造戰列艦的技術能力,而到了三十年代後上海兵工廠經過多年的研究,總算是把十六寸艦炮的技術給吃透,能夠生產出來該口徑的炮管並給中國的四艘戰列艦給予正常炮管替換,擺脫了過去十多年來一直要從美國進口備用炮管的尷尬歷史,而一款艦炮裡頭最為困難的就是炮管了,炮管解決了後其他的都不算太大問題,因此在三十年代中期中國上海兵工廠設計的十六寸艦炮系統雖然總體效能上和當時美國最新研發的MK67等十六寸艦炮有所差距,但是還是足以躋身一流強國之列!這麼說可不是客套話,而是事實,因為在當時世界上能夠生產十六寸艦炮的國家就只有三個而已。英國、美國、日‘本。而後才算是加上了一箇中國,至於其他國家還徘徊在十五寸艦炮裡頭呢。
因此哪怕中國的仿製的艦炮是美國在二十年代時期的十六寸艦炮,但是能夠造出來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工業成就。
德國人原本是打算裝備十五寸艦炮的,但是後來還是從中國交換得到了1925式十六寸艦炮,這款艦炮實際上就是舜帝級主炮,二十年代中國從美國進口,自稱為1925年式十六寸艦炮,上海兵工廠三十年代仿製成功後依舊沿用該名,並把相關技術出口到德國,而德國該劇該技術,連改動都不敢也沒能力改動,直接按照圖紙生產並命名為SK…C36艦炮,裝備到了卑斯麥級戰列艦上,採用四座雙聯裝佈局,裝上了八門,效能比他們自己研發的SK…C34十五寸五十二倍艦炮好太多了。
加上船體設計也是有著大量中國工程師插手,而中國的造船工業包括艦炮技術其實是師從美國,因此可以看成是,這是一款中國人設計、德國人生產但是帶有濃厚美式風格的德國戰艦。
這樣一款戰艦的好壞先不去評論,但是在二戰爆發後德國人的這兩艘戰列艦卻是給英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迫使英國不得不調集大量主力去圍剿這兩艘戰列艦,在1942年4月份的挪威西部海域,雙方爆發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規模海面戰鬥,卑斯麥戰沉,提爾皮茨號被重創,四個炮塔被掀翻了兩個,最後被迫逃離返回國內,大修了整整半年之久,這剛修好呢首次出海,就是被英國海軍給擊沉了。德國人的這兩艘戰列艦完蛋了,英國人也不好過,胡德號、愛德華號被擊沉,另外有三艘戰列艦被重創,之後的英德海軍之間的戰鬥,主要是集中在潛艇破交以及反潛護航之上了。
北海海域也就是發生過這麼一次大規模海面海戰,而在地中海,那就更是一次都沒有,義大利海軍實力相對於盟國在地中海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因為這幾年來義大利海軍一直都是採取避戰策略,以護航海上運輸為主,儘可能的避免和英國地中海艦隊發生交戰,這種策略說不上還壞,好處是讓義大利海軍一直拖到了1945年才完全被殲滅,壞處就是義大利海軍被拖入了消耗戰,一艘接著一艘戰沉。
到了1945年4月的現在,地中海里存在的基本都是盟**艦了,而現在嘛,還得加上一支中國第七機動艦隊。
趙子棟站在艦橋上,往望遠鏡看著遠方海面的數艘軍艦,雖然距離遙遠但是趙子棟還是可以清晰的看見遠方這幾艘軍艦的輪廓,那是英美兩國的驅逐艦,很顯然他們是早早的就等候在這裡,就等著中國海軍第七機動艦隊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了。
“讓值班戰鬥機起飛,執行禁戒任務,艦隊轉向四十度!”趙子棟並沒有打算過多的去管外圍的那些英美船隻,來地中海之前中國海軍就已經預料到第七機動艦隊在地中海的活動可能會受到英美兩國的密切監視,對此中國海軍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在地中海中國海軍只能算是客場,而英美兩國海軍卻是主場,所以是主要英美兩國海軍的船隻以及飛機不進入第七機動艦隊的絕對防禦圈,那麼他們也就是隻能置之不理。如果英美兩國海軍試圖靠近,就會派出飛機和驅逐艦進行攔截。
第七機動艦隊來地中海,其最為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和軸心國海軍開戰,畢竟現在在地中海軸心國的海上力量基本已經被英美海軍摧毀,義大利海軍只剩下一些近海防禦船隻而已,根本不會對各國的遠洋艦隊造成什麼威脅。
第七機動艦隊來地中海的目的是相當簡單的,那就是要把海軍的力量徹底的插入地中海,不管是中國海軍的高層將領還是說陳敬雲,都已經打定主力,這第七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