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所謂名分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善後大借款數額龐大,要是袁世凱敗了後陳敬雲打算賴掉這筆高達兩千萬英鎊的鉅款,那麼五國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將會極大的破壞中國和諸多列強的關係。
國與國之間撕破臉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要爆發,中國是不可能為了兩千萬英鎊就和諸多列強撕破臉皮,陳敬雲還指望著利用這次一戰崛起了,要是一戰期間就和英法俄日等國撕破了臉皮,那也不用玩了直接撒泡尿把自己淹死算了。
換個角度來說,美國給陳敬雲弄了那麼多貸款,將來陳敬雲要是失敗了,袁世凱照樣要捏著鼻子承認陳敬雲和美國簽訂的諸多貸款條約,頂多就是抗議然後論辯一二,想要賴掉那是不可能的。
北洋代替了滿清,國‘民‘黨代替了北洋,工黨代替了國‘民‘黨,不管政權怎麼輪換,但是那些國家之間的條約還是需要遵守的,要不然以工黨五十年代出兵朝鮮的膽氣,早把香港、澳門收回來了,難道是因為區區香港彈丸之地可以阻擋工黨百萬大軍嗎,那肯定不是啊,而是因為有些國際規則是需要遵守的,有些底線是不能越過的。
在陳敬雲暗地裡示弱的情況下,英國方面也是得知了巢湖戰事中北洋軍失敗了,這才承讓了南京臨時政府為中國內戰交戰團體,表示對中國之內戰將嚴守中立,儘管這只是表面上的中立宣言,但是這也已經足夠,至少那兩艘被扣押多時的兩艘訓練巡洋艦終於是能夠回國了。
趁著這個勢頭,林長明和伍廷芳等外交部的官員再一次把目光瞄向了關餘上,和各國領事進行了交談後,雖然大家的分歧眾多,但是外交部還是組織了一場旨在解決關餘問題的會談,並且邀請了陳敬雲親自出席。
第一卷 第三百七十七章 關餘和憲法
中國的海關自從前清時代就已經被列強所掌控,並且統一為百分之五的稅率,中國自身並沒有提高貨物進口關稅的自主權。僅僅百分之五的稅率對於一個窮困的農業國家而言顯然是嚴重不足的,國家稅收少了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過低的關稅會對本國的工業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使得本國成為其他工業發達國家的傾銷地,在這個貿易壁壘橫行的年代,如果落後國家不能為本國工商業提供一個貿易壁壘的保護環境的話,那麼要談及發展工業只能是一句笑話。
對於民初的中國來說,收回關稅自主權是刻不容緩的!而同於想要在中國繼續獲取極大商業利益的列強來說,繼續掌控中國關稅也是必須的。
這是幾乎無法避開的衝突,所以在會議一開始,陳敬雲就是說:“對於收回關稅,我國政府是充滿了信心和決心的,任何企圖阻擋我們收回關稅主權的行為都必將受到來自中國人民最嚴厲的抗議!”
一邊的外交部部長林長明也是符合道:“關稅主權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為此我國政府正式向諸國提交收回海關主權之提議!”
說罷後,就是給各國的外交官們遞過去了一份正式檔案。
很顯然各國外交官們對於陳敬雲和林長明的話是早有預料的,一個個都是面色不動,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面無表情道:“根據貴國前清政府和我國所簽訂的各項條約中,已經明確規定一切海關事務由總稅務司處理用以承擔各項貸款之償付!我國以及其他各國所派遣的人員也只是行監督之事,並無染指貴國關稅主權之意!”
總稅務司是一個比較奇特的機構,一方面這個機構名義上是屬於中國的官方行政機構,包括那些洋人們都是中國的官員身份,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洋人也都是各國安排在總稅務司的財務監管人員。
說到關稅主權重點就兩方面,一方面是稅務官員的任命權,不過這只是次要的,哪怕是任命洋人其實影響也不大。真正重要的就一點,那即使稅率的自主權。也就說是中國獨立定製各項進口貨物的稅率權力。打個比方,比如各國包括日‘本大量流入中國市場的仿製品尤其是布匹等,按照正常農業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紡織業,那絕對是會課以重稅,比如中國能夠自產的一些處級工業品,比如水泥、火柴、肥皂等同樣也會對進口產品施行重稅,用以扶持本國輕工業的發展,再者還有各類奢飾品同樣會課以重稅,避免大量資金外流。相對的中國緊缺之糧食就會降低稅收乃至免稅。
但是現在中國的海關稅率乃是當初的各項條約就限制死了,中國要自行更改或者增設都是不可行的,雖然名義上說是可以和各國協商增設和更改,但是實際上從來就沒變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