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的模式乃是和北洋軍中的第二混成旅一樣,都是從北洋軍主力師的一旅成建制改編而來,而不是其他混成旅一樣只是抽調了骨幹部隊然後在組建。
第七混成旅抵達重慶後,袁世凱任命第七混成旅的旅長馬繼增為重慶守備司令,而第七混成旅抵達重慶後,就和滇軍狠狠的幹了一架,八月下旬,馬繼增以自身第七混成旅為主力,加上了其他四川小軍閥的部隊和滇軍第七軍的三萬多人展開激戰,三天後第七混成旅下屬之第二團團長張敬堯率部從側後進攻,以少數兵力一舉擊潰滇軍第七軍之第十八師一旅,最後竟然引發第十八師的整體崩潰,隨後馬繼增則是率部猛攻滇軍第七軍之第十八師、第十九師兩部,造成滇軍在重慶城下的第一次慘敗,滇軍此役損失兵力上萬人,進攻重慶的三萬兵力只剩下了兩萬人,最後不得不暫停進攻步伐,同時等待後續的增援,唐繼堯不得不從貴州又派遣了第九混成旅前往增援,使得了重慶以及四川東部地區的滇軍數量集中到了兩個師兩個旅,總兵力恢復到三萬多人。
另外成都那邊的攻勢也不太順利,雖然那裡沒有第七混成旅這樣的對手,但是道路難走,那些四川本地的小軍閥也不是可以輕看的,讓負責進攻成都的第二十師縮手縮腳,現在滇軍都還沒能抵達成都城下呢。
四川和湖南兩地的戰事由於進展患難,加上這兩個地方戰事的重要性遠不如安徽戰事那麼重要,所以並沒有引起國人的太多關注,國人們現在一說起國內戰事就直接反應安徽戰事,在諸多人看來,不管是湖南戰事還是四川戰事,都不過是次要戰場而已,真正決定中國走向的乃是國民軍和北洋軍在安徽、江蘇這一地區的生死大決戰。
八月份雙方在巢湖的一番激戰不但雙方的軍政高層多為關注,就連普通國人也是時關注著那邊的訊息,八月下旬拿下巢湖後,國民軍迅速發動了宣傳機器,大肆宣揚國民軍的赫赫武功,稱國民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奠定了擊敗北洋,統一中國的基礎,並把殲滅北洋軍的數量翻了一番,號稱在巢湖消滅了三萬人的北洋軍,擊潰了北洋軍嫡系第三師。
國民軍如此刻意的宣傳,也是迅速的引起了人們的熱情,甚至很多人認為今年下半年中國就能夠重新統一。
巢湖戰事的事情真相普通民眾是不知道,但是各方勢力的高層人士自然有他們的訊息來源渠道,仔細一打聽就會知道國民軍雖然沒能殲滅三四萬的北洋軍,但是少說也殲滅了小兩萬的北洋軍,儘管其中的真正北洋軍嫡系不多七八千人而已。但是不管如何這卻已經是再一次證明了國民軍的戰鬥力!
國民軍的戰鬥力在去年蘇南戰事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初就能夠和北洋打的旗鼓相當,如果說當時是因為北洋軍準備不充分,沒有足夠的軍費來維持戰爭的話,那麼這一次雙方可都是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巢湖戰役也是正兒八經的攻堅戰,可是沒半點取巧的成分在裡頭。
這讓人們對國民軍的戰鬥力再一次高看了一眼,甚至就連外國的那些外交官們在分析了多方的情報後,也不得不認定國民軍已經有能力和北洋軍一爭高下,而這多少改變了他們的對華政策。
在美國和日‘本承認南京臨時政府為中國內戰交戰團體後,德國、法國等國也相繼承認,這些國家在中國並沒有太多切身的利益,所以在得到了陳敬雲各國利益不受侵害之後也就是和武昌起義時候一樣承認了南方臨時政府為交戰團體。但是英國原本還是不承認,並且拒絕和南京臨時政府展開正式外交交談,但是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並且在國民軍取得了巢湖戰事勝利之後態度也是發生了絲絲轉變。
儘管現在各國還是旗幟鮮明的選擇了分別支援袁世凱和陳敬雲,但是不代表著他們不會選擇一條備用的道路,國家間的利益是很現實的,英國之所以支援袁世凱是因為它認為袁世凱能夠維持中國的脆弱統一,但是當英國發生袁世凱不一定能夠統一中國的時候,一方面是繼續支援袁世凱,而另外一方面則是準備著後路了。
這一點,尤其是在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得到了陳敬雲親口保證會承認舊約,並且陳敬雲還很謹慎的表示,如果未來南方政府擊敗了北洋軍,那麼新政府也會承攬北方政府在1913年7月份以前公開簽訂的條約,包括償還善後大借款條約。但是在1913年7月以後所簽訂的所有條約新政府一概不承認。
這不是陳敬雲傻蛋,而是現實的,善後大借款早就在談,而且簽訂是在陳敬雲宣佈北伐之前,至少在1913年7月以前陳敬雲還是承認北洋政府為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