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射擊視窗過短導致了命中率問題,就算擊中了也很難給這些神風自殺機造成嚴重損傷,如果沒有把他們直接打的凌空爆炸或者讓他們重傷而改變航向的話,二十毫米防空炮哪怕是在最後關頭擊中了神風自殺機,但是效果也不會太大,人家往往是直接拖著濃煙和火光直接裝上了軍艦。
戰鬥中華山號航空母艦被數架日‘本自殺式飛機命中,雖然沒有沉沒但是引起大火卻是把華山號整個燒了個遍,猛烈的大火不但摧毀了甲板和機庫裡的大量飛機更是把整個華山號燒的嚴重變形,最後中國海軍不得不棄艦並用自家驅逐艦發射魚雷將這艘重創已無修復價值的華山號送進了海底。
由此華山號也就成為了中國第一艘在戰爭中被擊沉的航空母艦!
華山號,乃是中國的第一艘專門設計並建造的航空母艦,設計之初標準排水量為一萬九千六百噸,採用了中國首創的右舷島設計,單層機庫,設計航速為三十節,於1919年開始動工,1921年完工並服役,成為中國第一艘服役的正式航空母艦,至今已經足足有二十三年的服役歷史,期間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先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改裝,包括更換動力機組,電子裝置以及改進一些細節設計等,期間在三十年代後期的時候因為船體老化等因素曾經退出過一線,和黃山號一起轉為訓練艦,但是1940年隨著太平洋局勢緊張,儘管大量新式航空母艦造艦並先後服役,但是急需大量艦隊航空母艦的中國海軍再一次把華山號和黃山號進行了大規模的電子裝置以及防空火力改裝,加裝大型雷達和火控雷達引導的防空炮系統,使得這兩艘老艦煥發新生繼續加入一線艦隊服役,並先後參加了東南亞戰爭以及第三次中日戰爭,在數個月前加入第二機動艦隊中參加了舉世震驚的奄美海戰,戰功顯赫。戰鬥中被重創的華山號經過了緊張的兩個月修復後重新加裝了大量先進裝置,包括更換更加先進的雷達系統等,修復後原定是分配到南太平洋地區的第一機動艦隊服役,但是隨著中國登陸日‘本臨近,海軍還是把華山號分配到了第一艦隊中的第五機動艦隊,和嵩山號以及泰山號一起組成了第52分艦隊,在對馬海峽以及日‘本海附近執行掩護登陸艦隊的任務。
這一次不幸遭到攻擊後戰沉,也是結束了華山號長達二十多年的服役生涯,為中國海軍的崛起事業奉獻了最後一絲力量。
第九百四十一章 終戰令
在十一月登陸日‘本九州的過程中,除了華山號航空母艦戰沉,包括舜帝號在內諸多戰艦受傷外,還有數量不少的軍艦和運輸艦被陸續擊沉,其中不管是軍艦還是運輸艦被擊沉或者擊傷,都導致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一個運氣不好的情況下一艘驅逐艦或者巡洋艦被擊沉。
雖然說中國海軍家大業大,損失個幾艘驅逐艦連眉頭都不會讓那些海軍將領們皺一下,但是對裝備的損失不在乎不代表著對人員的損失也不在乎啊,每天幾百上千人的傷亡數字累計下來可是非常恐怖的損失了,如此情況不得不讓陳敬雲重新考慮對日作戰的一些策略。
首先第一方面就是軍事上的了,他連續下了多道手令,要求空軍在日‘本戰區投入更多的戰鬥機的數量,空軍幾乎抽調了所有先進的F4H和F5E戰鬥機投入日‘本戰場爭奪制空權,此外也是把大量剛出場不久的F12A也是一股腦的投入其中。
海軍方面,一方面是緊急增加了艦載機聯隊中的戰鬥機比例,那些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的數量比急劇減少,因為到了1944年的11月份後,隨著日‘本海軍的主力盡失,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已經不是爭奪制海權,而是對地支援以及艦隊防空。以蒙山號為例子,這艘三萬噸排水量的青山級斜角甲板航空母艦原來的艦載機聯隊中,戰鬥機數量是四十六架,但是在1944年的11月份也就是登陸前夕,蒙山號上的戰鬥機已經攀升到了五十四架之多,可見中國海軍在日‘本神風攻擊機之下的防空壓力有多大。
而且也是加速了F15A戰鬥機生產以及裝備,F15A戰鬥機,也就是X15計劃的首個批次生產型號,而F15戰鬥機的設計目標是作為噴氣式艦載機服役之前的過渡型號,並不是說完全取代F8G,而是作為F8G戰鬥機的戰損補充而存在,畢竟到了1944年下半年的時候F8戰鬥機已經算是服役多年,改進潛力基本已經被耗盡,等到九月份F15A定型後,海軍就是立即停掉了F8G的生產,開始全面生產F15A戰鬥機,以補充F8G的戰鬥損耗以及新服役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戰鬥機缺額。
因此到了如今以及未來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