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才行。要不然為什麼每當戰爭來臨,國內的那些權貴之家一個個都是上下活動,為的就是給家族中服役軍中的子弟調動到前線部隊去,到了前線才有仗打,才有軍功,有了軍功才能晉升。
為什麼說中**隊裡權貴子弟眾多而且晉升速度普遍較快呢,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在每一次戰爭來臨的時候都透過各種手段調動到了前線去,從而得到了旁人無法擁有的機遇。
儘管這種機遇伴隨著極大的風險,但是風險和收穫相比卻是值得了,畢竟對於普通士兵而言上線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對於軍官尤其是少校這種級別以上的軍官而言,上前線其實沒有外人想象中的那麼危險,除非是打了敗仗,而且還是大潰敗或者是那種被包圍殲滅的敗仗,不然像趙臨東這種步兵營少校營長想要陣亡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趙臨東要想在一群權貴子弟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今天的這種機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中**方的軍官群體裡權貴子弟多是出了名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有和中國這樣,幾乎所有的權貴家庭都會送嫡系子弟參軍的情況了。陳敬雲在中國搞了數十年的優軍宣傳,這裡頭不單單有著軍人地位的普遍提供,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大家族裡幾乎個個都是有將官級別的現役軍人。一個將軍可以支撐起一個家族數十年的榮華富貴,但是一個文官哪怕是坐到了總長級別頂多也就威風幾年,然後就沒人能夠記得住他們的名字了,哪怕是現任財政部總長、掌管戰時經濟委員會的吳巖清他自身也算權勢滔天了,但是他背後的吳家卻不會被認為是頂級豪門了。
除非能夠和馬寅初、洪子泰之類一樣,不過話又說回來,洪子泰的一個兒子可是中將呢,馬寅初也是有個堂弟是海軍少將。
當然目前中國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和陳敬雲的關係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也不為過,至於怎麼造成的,看看陳敬雲自己的家庭結構就知道了!
他陳敬雲幾個兒子可都是清一色的軍人身份,陳敬雲把軍隊視為家族權力的核心,而陳家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豪門,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陳家自個都是這樣,其他家族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這樣時間越來越久,由上層家庭出身以及中產家庭出身的學生進入軍校後畢業,而由此構成了中**官群體。
主力就是充分體現了一句上古名言:窮文富武!
為什麼現今中國三軍裡很少有下層民眾出身的軍官,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下層出身的學生絕大部分很少會去上高中,絕大部分人上了初中後就是出去工作,要不就是去報考技術學校也就是中專,至於高中不是普通人可以上的,因為這年頭中國高中的定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大學預科學校,說白了上高中就是為了上大學的,如果沒有在大學裡獲得全額獎學金的自信平民子弟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高中,因為考上了大學沒能獲得獎學金的也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再者,不說大學了,就是高中的學費也是很昂貴的,低收入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當然那些學業優秀的天才不在其內,人家每年都是拿全額獎學金的,沒有拿出來比較的意義。
諸多情況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般初中畢業後要麼直接進入社會工作,擁有初中學歷的話做個普通職員是沒有問題的,工作幾年月收入就能夠達到五十元左右了,足以樣一家老小生活了。如果成績不錯的話還可以繼續去讀技校,三年畢業後比高中畢業生吃香多了,輕鬆邁入月收入五六十元的層次,過百元也不是什麼難事。
努力一些、吃苦一些也就能夠供一個孩子上高中乃至大學了,等孩子大學畢業後,那麼這個家庭也就穩妥妥的進入中產階層了。
這個年代的中國高中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是無緣的,而軍校招生又是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此外還得有一份重要人物的推薦信,自身的學業也必須極度優秀。
如此種種條件加起來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國的軍官團體中,平民子弟出身的實際上是非常少的。
從實際而論,中國的軍官團是比德國的容克軍官團更加貴族化的一個團體。
趙臨東自己實際上也算是中產家庭出身,父親乃是遼寧省下的一個市政府下轄的工業委員會的會長,換成今天的說法大概就是市工商局的局長。不過這種出身在國內軍界的軍官當中一大群,在軍隊裡比老爹也得有底氣才行。
如果老爸不是中將以上或者省府一把手之類的角色,最好就別喊我爸是李剛之類的話,不然很有可能會被人打臉的。
再說了就算別人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