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基本都是大投入,高耗能的投資模式,消耗了國內眾多的勞動力資源和工業產能,這種內需的拉高直接帶動了國內的就業需求,國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國民收入的提高則是直接拉動了國內各種消費類產品的市場,從而直接刺激國內各行業的發展。
要知道這幾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中,幾乎絕大部分都是被用於工業發展分方面,如果把軍事方面的支出也包含在內的話,那麼中國財政收入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被用於了拉動內需上,儘管所用的方式不同,但是效果卻是一樣的。因為不管是直接給農民發放花費補貼,還是直接投資建設各種基礎設施,又或者是透過國有控股的交通銀行和工業發展銀行給企業發放大批的貸款,這些錢最後都會流入社會經濟迴圈體系裡,哪怕是軍費支出最後也是會回到社會經濟迴圈體系裡。
透過這種強硬拉動的方式,中國的工業經濟發展在三十年代初期表現出來前所未有的強勢,而這種增長勢頭一時間竟然是看不到盡頭,國內的經濟專家們一個個都是放出豪言,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夠保持這種勢頭至少十五年以上。
儘管這種透過政府強行干預而提升起來的經濟發展速度有著眾多的缺陷,比如通貨膨脹,國民的收入表面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