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入職翰林院(1 / 2)

而孫誠回到丞相府後,徑直走向自己的房間,把自己關在裡面。

他的腦海裡不斷浮現出沈懷川那冷笑的眼神,他知道自己從此在沈懷川面前就矮了一頭。

丞相察覺到兒子的異常,派人來詢問,孫誠只是說自己在春闈中發揮失常,被取消了資格。

丞相雖然心中不悅,但也沒有過多責怪,畢竟這科舉考試競爭激烈,他以為兒子只是一時失利。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沈懷川毫無懸念地高中。

整個沈家一片歡騰,前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

沈懷川在京都城中的名聲更加響亮,他的才華和大度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美談。

而孫誠,自從春闈之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囂張跋扈,而是開始低調地學習,努力提升自己。

他心中一直記得欠沈懷川的人情,也時刻警惕著沈懷川會用這件事來要挾他或者他的父親。

他深知自己必須變得更強,才能在未來有可能擺脫沈懷川的控制。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誠在城中的書館中遇到了沈懷川。

他有些緊張地走上前去,向沈懷川行禮。

“沈公子,好久不見。”

沈懷川微微點頭,“孫公子,近來可好?”

兩人看似平淡的寒暄背後,卻隱藏著一種微妙的關係。

孫誠知道,他和沈懷川之間的糾葛遠遠沒有結束,而這一切都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這京都的繁華背後悄然進行著。

沈懷川看著孫誠,心中暗自盤算著。

他知道孫誠現在對他有所忌憚,但他並不想過早地動用這張“人情牌”。

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能夠讓他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的時機。

他相信,只要自己把握好與孫誠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在這京都城中,他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孫誠則在心中默默發誓,他一定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他不能永遠被沈懷川牽著鼻子走。

他要讓父親看到自己的改變,他要在這京都城中重新立足,即使有一天沈懷川真的拿出那件事來要挾他或者丞相,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

沈懷川在京都城中的名聲如日中天,他的才華和大度彷彿是一股清流,在這複雜的官場和社交場中潺潺流淌,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放榜之後,沈懷川高中的訊息像是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不久之後,宮中傳來訊息,皇帝聽聞了沈懷川的事,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一直渴望能有賢能之士充實翰林院,那是為朝廷儲備人才的重要之地,他希望在那裡的官員不僅有滿腹經綸,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而沈懷川在春闈中所寫的文章,讓他意識到這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

於是,一道聖旨降臨沈家。

當那傳旨太監尖細的嗓音在永安侯府前響起,宣告沈懷川被陛下賞識,特召入翰林院任職的時候。

沈紀元喜極而泣,他拉著沈懷川的手說道:“兒啊,這是陛下對你的厚愛,你定要盡心盡力,莫要辜負陛下的期望。”

沈懷川恭敬地接過聖旨,眼中滿是堅定:“父親放心,兒子定當全力以赴。”

沈懷川初入翰林院,就感受到了這裡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森嚴的等級制度。

翰林院裡的官員們,皆是各地選拔而來的精英,他們個個飽讀詩書,才思敏捷。

在這裡,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翰林院的工作並不輕鬆,沈懷川憑藉著自己紮實的文學功底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在眾多事務中逐漸嶄露頭角。

他起草的文書,用詞精準、條理清晰,既體現了對古代經典的深刻理解,又能結合當下的朝政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皇帝對他寄予厚望,時常關注他。

有一次心血來潮,親自到翰林院視察,他看到沈懷川正全神貫注地在書桌前書寫著什麼。

走近一看,只見沈懷川的字跡工整而富有神韻,那一筆一劃彷彿都蘊含著無盡的智慧。

再看內容,是一篇關於如何改善民生、促進農業發展的策論。

沈懷川在文中詳細地分析了當前各地農業面臨的問題,如水利設施的老化、賦稅的不合理等,並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包括借鑑他國的灌溉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