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蘭集(3 / 3)

清華雋朗,筆墨集中,觀點鮮明。此詞如其尾句“驚人從匿舉,更喜一鳴高”,自能名聲遠聞也。

【臨江仙\/分韻得哇】

◎真水無香

仲夏值班人影亂,接警立案無暇。華燈漸滅酒旗斜,步巡過靜巷,桂魄罩輕紗。

夜闌更深聞警訊,睏乏皆赴爪哇。**閃爍耀窗花,月高星數點,歸途見棲鴉。

★評:楊誠齋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真水先生此詞生動活潑,恰如山野泉間之奇石野花。有不事雕琢的天真樸拙之美。若以平仄格律論,則未免落流俗。袁枚先生亦云“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勞人思婦率意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範圍否?況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國風》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許渾雲:“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裡無詩莫浪吟。”詩在骨不在格也。......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有事有景,有情有性,非真水先生之率性不可得此詞。

【後記】

詞會當時,十一人相隔千里,處境皆異,有人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有人獨居異鄉風雨飄搖,有人緊張備考如劍高懸,有人途窮而返飲酒遣懷,但相同的是創作的真實與鮮活。壬寅端午當日的心情狀態被定格在一曲曲《臨江仙》中,而十一首《臨江仙》又如十一味草藥會於一爐,浴身浴心。

“和而不同”的人本取向作為人文價值的基礎的時候,是沒有排他性的。這與某些文明形式中的自我價值中心論的傾向很不相同。在某些文化群體中,常常以自我的價值標準為樣板,批評其他不同於自己的價值標準的文化型別,甚至質疑不同價值標準之存在的合理性。但《浴蘭集》沒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包容力非常強。而這正是“和”的魅力之所在。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如端午一節,可以擁有二十多個名字,詩詞,也同樣可以有百千萬種面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