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橘卿自西出玉門關後便很少有公開的新作,這首詞的出現結束了橘卿創作線上一段相當長的空白期,因此格外珍貴。橘卿早期作品受《納蘭詞》《珠玉詞》影響較大,自辛丑年後新作極少,且成詞尤多不羈,蓋因內心情感變化所致。端陽詞會時橘卿獨居異域蝸廬,住地風雨交加,頗似《寒食雨》中“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的處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回憶起中原端午節時煮草藥水、掛艾草等習俗,更加思念故土故人。上闕對離愁的表現尚且含蓄,下片則是長歌當哭,語言直白平實,感情真摯,具有很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
【臨江仙\/分韻得何】
◎蘇點心
屈子牢憂聊抑志,投江其奈公何。我出滄浪入煙蘿。靜心觀物變,垂釣效漁蓑。
富貴功名將底用?何如痛飲高歌。浩然風露一襟和。人生如寄耳,行樂且婆娑。
★評:點心詞多率然而成者,為席上酬和之作,往往一揮而就一句到底,與傳統詩詞創作所追求的“點的深入”不同,更加追求“面的延展”,萬物皆可入詞,別是一家,但於非當事人的讀者而言,當時上下語境及往來酬和趣味往往不得而知,故鮮有傳統意義上的佳作。自辛丑以來點心心情孤鬱,正如其《水調歌頭-漫興(其二)》中所言,“寫盡悲中笑,數我是一流”。而這首端陽詩會上口占而成的《臨江仙》充分表現了這種心境平和表面掩飾下的無奈和絕望。
【臨江仙\/分韻得人】
◎水分子
閒上小樓東向看,青鴉初渡滄津。煙波浩蕩競金鱗。搗衣新換夏,時候送三春。
昨夜幾聲憔悴雨,朱弦空對愁雲。墨洇花落畫中人。綿綿風正亂,吹柳入黃昏。
★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水分子筆下生花,此詞行雲流水,唯美優雅。似深淺不一的墨色渲染出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又如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好詞如東風拂面,令人舒適又清爽。看似平凡的字句,在作者的巧妙組合下,也生出了大氣磅礴之意。每個字都好像充滿了靈氣和無限的生命力,此詞之精巧,思之無限,如有神助。言有盡,意無窮,迴環流轉,暢然不惜,直令人拍案叫絕。
【臨江仙\/分韻得才】
◎江水平
夏裡楊花飛欲盡,窗前翠色成排。端陽今日恰重來。偏將花徑掃,陋室為君開。
醉飲滄浪千歲水,曾居無數英才。毅魂歸處楚江哀。欲知漁父姓,須有古人懷。
★評:江老師領韻後不久一氣呵成即成此詞。讀之口感頗佳,一順到底。長短頓挫的詩句跳躍,特別是帶有韻致的文字元號,傳達著一種旋律般的聲音。此中所傳達的意境非真非幻,美感朦朧而不真切。讀江老師詞,如果硬要嘗試逐句逐字去白話翻譯,就南轅北轍失掉了極美的韻律和意境。端午已然臨近中考,此時能用大段的時間來推敲遣詞一首中調是非常奢chi的事情。江老師此詞在一定程度上憑著長期創作留下的肌肉記憶,編織這樣驚豔詭譎的秘笈,與其說是對漢語的互文、通感和誇飾等修辭手法的延展和放大,勿寧說是對潛在意識的喚醒和激放。有此意識,有此ji情,便有此詞。
【臨江仙\/分韻得情】
◎北嶺
如何道盡相思意,孤聽一夜寒笙。倚欄空撫滿天星。落花不勝雪,臥地引多情。
悵嘆故友千里遠,寄心明月初升。當年設酒對長亭。如今無話語,一人萬家燈。
★評:從來相思難訴,一曲臨江仙又如何承載。自古深情唯一痴,北嶺的這闕臨江仙,字字珠璣,一步一景,一言一思,情景交融,纏綿動人。將相思之情融情入景,珠璣含淚,字字憾心。言有盡而意無窮,渾然天成,思之無限。讓人如身臨其境,似乎也同作者一般悵惘不已。如此纏綿哀婉之詞句,非妙筆不可得。
【臨江仙\/分韻得高】
◎安東尼偉
寄抱空枝喧又起,幾時暗上林稍。慣爭朝夕奮嘶嘹,奪聲三月裡,歌霸九雲宵。
破土摶泥棲翠帳,凌風啖露居搖。不甘久寂未辭勞。驚人從匿舉,更喜一鳴高。
★評:古人認為蟬棲於高樹,餐風飲露,所以把它看作高潔的象徵。唐代詩壇詠蟬詩以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三首為dai表,並稱詠蟬三絕。詠物詩寫作難度較大,固須確切此物,尤貴遺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託之處,方得詩人風旨。安東這首詠蟬詞在歌頌蟬的同時,也以蟬自喻,立意巧妙,託物比興,借蟬言志,沿襲了安東詩詞一貫的風格